第四十六章唇亡齒寒(第2/3頁)

“這個嘛?”二人只好把‘三峰山’一戰的經過,又詳細講述了一遍,不過裏面肯定用了些春秋筆法,總之就是,不是我家主子袁術無能,而是曹孟德太狡猾了,再加上老天爺不幫忙,這才一敗塗地~~

“還請大公子看在手足兄弟的份上,出兵幫二公子一把,畢竟都是袁家子孫呀,老太爺在天之靈,也會希望兄弟和睦的!”到了這個份上,為了不觸怒袁紹,二人只好把袁術的稱呼降成了二公子,姿態擺低,沒辦法,壽春城一日三驚,誰知道什麽時候就會城破,救兵如救火呀!

“呵呵,他狂傲自大的時候怎麽沒想起我這個兄長,他擅自稱帝的時候怎麽沒想起我這個兄長?現在兵敗將亡,困守孤城才想起我來,晚了!”

袁紹一把將書信仍在地上,其實他怎麽會不知道袁術現在的境況,之所以讓二人把三峰山的事情再說一遍,就是他聽到寶貝弟弟打敗仗很爽,很舒服!

“哎!”袁福、袁祿對視一眼,滿臉都是苦笑,袁家兄弟自小就是如此,面和心不和,現在倒好,連面子也撕破了,本是骨肉兄弟,何至於此呀?

他們也看出來了,用親情是打動不了袁紹的,既然如此,只有用紫木公子的辦法了!

“大公子,我們兄弟是下人,不懂什麽大道理,可有四個字卻一直銘記在心!”

“哦,那四個字?”

“唇亡齒寒!”

“嘶!嘶!”

沉寂半響,心中幾個翻滾,袁紹終於坐了回去,又將那份扔掉的書信撿了回來,他恨袁術不假,可‘唇亡齒寒’的道理更真!

一筆畢竟寫不出兩個‘袁’字來,如果曹操滅了袁術,吞並淮南之地,實力就會暴漲,那他下一個要對付的是誰?

除了他袁本初還能有何人,所以,為了自身的安全考慮,他也該出兵拉袁術一把,可就這麽被人使喚,又特別的不甘心,真是左右為難,不知該做何抉擇了!

“來人呀,把眾謀士們請來,後堂議事!”

……………………………………………………………………………………………………………………………………

府邸,後堂,袁紹麾下幾大謀士就是否出兵的問題上吵成了一團,其中田豐、沮授主張立刻出兵,解壽春之圍,而逢紀、郭圖則拼命反對,認為一兵一卒也不能派!

“曹操遠征壽春,許昌必定空虛無比,主公應該立刻出兵偷襲,行‘圍魏救趙’之計,不但可以解壽春之圍,還能把小皇帝搶到鄴城來,以此號令天下諸侯!”

田豐對上次沒能把小皇帝搶到手上的事情,一直耿耿於懷,如今天賜良機,自然不肯再放過了!

謀士沮授表示支持,正所謂‘兄弟鬩於墻猶外禦其侮’,自家主公和袁術畢竟是手足骨肉,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更何況唇亡齒寒,救淮南,就等於是救河北;於情於理都該出兵!

“二公此言差異,那袁術擅自稱帝,是為逆賊,已自絕於天下,主公乃是朝廷欽封的大將軍,此時應該速發一道‘討逆檄文’,以示大義滅親,豈能反過來出兵助賊呢?”郭圖是堅定的反對派,而且他還站在了一個道義的制高點上,讓人無法反駁!

“沒錯,袁術是自取滅亡,我們又何必趟這股渾水呢,再說袁術一滅,‘四世三公’的身份可就為主公所獨有了!”逢紀也是反對派,如果說郭圖的話占了個‘義’,那他的話就占了‘利’,都是讓人心動的好東西。

“立刻出兵!”

“堅決不行!”

“你……”

“我……”

四個人,八只眼睛,死死的盯在了一起,各說各的理由,聽得袁紹頭昏腦脹,更加難以抉擇了!

整整爭吵了一個時辰,最後眾人的目光齊聚在一個一言不發的人身上---許攸!

許攸在眾謀士中是一個特殊的存在,論謀略水平,他屬於墊底的那個,論人品,更是差的一塌糊塗,有名的‘貪婪無厭’,不過他有一樣厲害的本領卻是無人可比,那就是---‘和稀泥!’

無論多尖銳的兩種意見,他總是能想辦法把二者柔和在一起,也幸虧許攸的這種特殊能力,才讓河北集團有個最終決策,否則光是謀士之間的內耗,就會讓他們一事無成!

看到眾人的目光都聚攏在自己身上,許攸也有些自鳴得意,才幹再高有什麽用,最後還不是得靠他來左右逢源嗎?

“出兵,但不過黃河!”許攸的辦法果然還是折中!

“出兵算了全了兄弟之義,同時也讓曹孟德心有忌憚,不敢放手施展,淮南的戰事必然拖延下去,而他們耗的越久,死傷就越大,對我們自然也就越有力!

而不過黃河,就避免了把我們河北一方也拖下水,畢竟‘逆賊’的罵名不是那麽好背的,所以說派顏良、文醜二位將軍,統大軍十萬,屯住黃河沿岸,向許昌施壓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