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如何聚攏人心?(第2/3頁)

“諸公,孟德能有今日全賴大家鼎力相助,若無謀士們日夜操勞,武將們浴血廝殺,焉有今日的大好局面,孟德在此立誓,從今以後,大家富貴共享,永不相負!”酒席宴上,曹操一手執杯,一手提壺,親自為每一名手下斟酒,讓所有人都感覺到他的誠意,曹操就是要告訴大家,跟著我,有前途!

之所以這麽做,其實曹操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最近一段時間因為錢糧的問題,弄的人心浮動,不止是那百萬降俘人心不穩,就是在曹營自己內部,同樣的暗流湧動!

當兵吃糧,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為了救濟難民,如今軍營裏的口糧大幅度削減,這就引起了許多將校的不滿,他們不敢怨恨曹操,更不敢怨恨蕭逸,因為這些將領都在以身作則,自己也是每日只吃一餐,所以他們把仇恨的目光盯向了那些俘虜,既然養不起,又放不得,殺光不就全解決了嗎!

有這種想法的曹營將領很多,在他們看來這些老弱婦孺除了糟蹋糧食一點用也沒有,依他們的主意,從俘虜中挑出幾萬精壯充軍,至於其他的,全部坑殺了事!

不只是說說而已,這些人暗地裏積極串聯,還推舉出一個最合適的執行人選---蕭逸!

蕭逸速來有‘殺神’的外號,論起殺生,曹營中沒人比他殺的更多,而且他在雁門關時就有殺降匈奴俘虜的前科,算是經驗豐富,所以由他來做這個劊子手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於是這些人偷偷跑來找蕭逸,希望他快刀斬亂麻,造成既成事實,到時候人都殺光了,難道曹操還能因為這些死人怪罪滿營的將領嗎!

對此,蕭逸的回應是一頓鞭子把這些人全抽走了,開什麽玩笑,如果是匈奴人,別說是一百萬,就是幾百萬,上千萬,他也下的去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就是蕭逸的人生信條,為了自己民族生存,他不惜殺光所有異族人;可當面對自己人的時候,蕭逸手裏的屠刀可就舉不起來了,連年戰亂,北方各州的人口數量已經大幅度下滑,漢民族可謂是元氣大傷,再隨隨便便的殺降俘,等到天下一統的時候,漢家血脈還能剩下幾個人?

日後的‘五胡亂華’不就是因為中原內戰,漢民族元氣大傷,才讓那些金發碧眼的胡人有機可乘嗎,如果沒有後來‘武卓天王’冉閔的殺胡令,漢人差一點就滅絕了,如今蕭逸來到了這個時空,就絕不能再讓悲劇重演,無論如何也得為漢民族多保留幾分元氣,至於那些異族,有敢窺視華夏者,殺無赦!

“來,蕭郎,陪老夫出去走走!”酒到半酣,曹操邁步走了過來,經過今天的慶功宴和一番交流,他總算是把滿營眾將的心給穩了下來,對於蕭逸私下壓制那些‘激進派’的事情,他知道的一清二楚,二個人的心思總能想到一起去,這才是令他最高興的事情!

“諾!我陪曹公出去散散心!”拋下還在狂歡飲酒的滿營眾將,二人就這麽信步走出大帳,而且一個親兵也沒帶,只有許褚扛著那面‘征東將軍’的大旗跟在後面,很是拉風!

“蕭郎可知如今咱們最大的危機是什麽?”曹操今天確實喝了不少,腳步都有些虛浮了,但一雙細細的眼睛卻還是那麽明亮,說明他的心思現在很清靜!

“最大的危機?應該是人心不穩吧!”蕭逸今天也喝了不少,尤其是那些被他用鞭子抽過的將領,輪番撲上來敬酒,喝酒,是男人之間消除矛盾的做好方式之一!

“蕭郎知我心啊!”曹操大笑著拍拍蕭逸的肩膀,“營中眾將之心老夫已經安穩住了,下一步就是安撫那百萬降俘之心,蕭郎可否陪老夫一行啊!”

“不知曹公準備怎麽安撫那些黃巾降俘之心?”

如何把投降過來的俘虜收為已用一直都是個歷史性的難題,有用高官厚祿吸引的,有用重金美女收買的,也有用鋼刀長槍威逼的,但無論是用利,還是用力,效果都不是很好,一旦局勢不利,這些降俘很容易就背叛。

如今,要想安撫住那些黃巾降卒的心,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們提供充足的糧食,以及過冬需要的物資,然後再慢慢消化,收為己用,可曹營裏現在是要錢沒錢,要糧缺糧,蕭逸真不知道曹操還能想出什麽辦法來安撫人心;難道是請巫師施法嗎?

“人心一物,是世上最難琢磨,可謂千變萬化,忠奸善惡,愛恨情仇,是非對錯,都藏在人心之間,就是聖人恐怕也難以弄清人心中到底在想什麽!”此時的曹操不在是亂世奸雄,反而像個哲學家,至少蕭逸就有回到大學時代,聽哲學課的感覺!

“不過,人心雖然難以盡知,想要聚攏卻也不難!”

“哦,不知曹公有何妙策,可收百萬黃巾降俘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