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諸侯會盟(第3/3頁)

“好!諸位皆是大漢的忠臣良將,但蛇無頭不行,要想匡扶漢室,討伐董賊,我等還需推舉出一位盟主,統一號令才是!”曹操還是一貫的作風,話鋒一轉,直奔主題。

“嘩!……刷!”大帳中先是一片低嘩,隨後又陷入了詭異的寂靜中,除了篝火上燃起的啪啪聲,再也沒有任何聲響!

討伐董卓,其實就是一場政治上的豪賭,這些諸侯們既然能來會盟,自然早就想清楚了其中的厲害關系,就算是那些比較魯鈍的,也肯定有身邊的謀士們為其詳細分析過;如今漢室傾頹,董卓專權,諸侯們討伐董卓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漢室,而是為了把董卓手裏的權利搶過來,抓在自己手裏,而且這些人肯定會抓的更緊,也更不要命!

做為諸侯們的盟主,一旦討董成功,不但名譽,權利,威望,能統統收為己有,而且對天下各鎮諸侯還具有了名正言順的約束力,成為貨真價實的天下第一人,有了這些資本,最差也能封侯拜相,位列三公,如果天命有所更改,就是再進一步,位登九五,也並非不可能啊!

試問,這樣的權勢,這樣的誘惑,這盟主的大位,誰不想做?

但位子只有一個,雖然人人都想,但有資格,有能力,有野心去坐上去的,卻屈指可數,最後會花落誰家呢?

中國自古就有諸侯會盟的傳統,自從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開始,對於選舉盟主就有一套專門的制度,簡單點說就是:有功論功,無功論爵!

這個‘功’字,名義上是指諸侯們對國家的功勞,暗地裏則是指硬實力,試問,沒有千軍萬馬在手,一個諸侯又如何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呢?

誰的拳頭大,誰就是當之無愧的老大,這就是古代諸侯會盟時選舉盟主的辦法,簡單,直接,合理,最關鍵是,有效!

這時候又一個問題出來了,如果會盟的諸侯們實力相差不多,沒人能占據壓倒性的優勢,怎麽辦呢?

那就只好把大家的爵位,官職都亮出來,看看誰的品級最高,誰的資歷最老,那誰就是盟主;不過這樣選舉出來的盟主,往往威望較低,不但底下的人不服,就是坐在盟主座位上那個,同樣會很不舒服,沒有強大的實力做後盾,再好的位子也坐不安穩啊!

如今十八路諸侯齊聚一堂,是論功?還是論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