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戰後余韻(第2/2頁)

至於那些匈奴人的屍骨可就沒有這麽好的待遇了,蕭逸直接下令,建‘京觀!’

京觀,又名武軍,就是把陣亡敵人的屍骨堆在一起,外面蓋上封土,夯實,形成一個特大號的墳丘;這種習俗在中國古已有之,春秋戰國時期,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在打敗宿敵晉國後,就曾經‘收晉屍,築為-京觀',以彰武功於萬世。

如今蕭野也決定用匈奴人的屍骨鑄造個‘京觀’,彰顯一下自己的武功,一則是為當年‘臥虎亭’的百姓們復仇雪恨了,再一則是為了給草原上那些匈奴人一個教訓,蕭逸相信,有這個‘京觀’在,匈奴人至少三十年不敢踏足雁門關半步!

一聲令下,底下的人立刻聞風而動,對於建‘京觀’所有人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尤其是那些有親朋好友在這一仗中陣亡了的,更是舉雙手雙腳的贊成,最後人們在雁門關北邊一處非常醒目的地方開始動工了,一車一車的屍骨拉過去,有專門的人負責夯土,一層屍骨,一層黃土,重重疊疊,誰也不知道到底落了多少層,最後出現在眾人面前的是一座高二十余丈,方圓足有一裏的巨大‘京觀’,醒目,壯觀,動人心魄!

處理完死人,還得管活人,這次大戰繳獲了無數的牛羊,馬匹,對這些戰利品,蕭逸下令,戰馬全部收歸軍中使用,至於那些牛羊,和一些傷殘了,已經無法再用於作戰的馬匹,全都發放給了雁門的百姓,這一仗很多人的家園都毀於戰火,如今給他們一些牛羊,也算是聊做補償吧!

戰爭,永遠都是將軍的天堂,百姓的地獄!

剛處理完這些事情,蕭逸就迎接到了兩名使者,一個是並州刺史張揚派來的,還帶來了一道命令,“讓蕭逸務必堅守雁門關十天,十天以後,如果實在守不住了,可以便宜行事!”

看來這位張大人並不認為蕭逸能擋住南下的匈奴大軍,十天時間,估計是用來堅壁清野,或者跑路用的,不過這道命令還算厚道,所謂便宜行事,就是告訴蕭逸,能守就守,守不住了就趕緊跑路!

對這位‘德比才高’的刺史大人,蕭逸也只是笑笑了事,然後讓人把使者帶到城外,那座矗立在哪裏的‘京觀’可以說明一切,至於張揚之後怎麽驚嘆,怎麽寫賀表向朝廷表功,就不是他所關心的事情了!

至於另一名使者是‘右校王’李雲派來的,也帶給蕭逸一條消息,“匈奴大單於-於夫羅死了”。

蕭逸的那一箭雖然沒當場斃命,但還是重創了他,尤其是‘三棱透甲錐’的放血功能,絕對是舉世無雙的,結果‘於夫羅’在撤退的半路上又氣又傷,還沒回到匈奴王庭就因為失血過多死掉了;如今匈奴內部為了爭奪大單於的寶座鬧得不可開交,尤其是左賢王劉豹,和右賢王‘呼廚泉’,這對叔侄已經有刀兵相向的架勢了。

這次漢匈大戰,匈奴各部都損失慘重,唯獨是右校王李雲,不但一兵一卒都沒死傷,在大軍撤退的路上,這個老狐狸還趁機吞並了一些被打垮的星散部落,勢力大漲,他派使者來見蕭逸,一是通報消息,再有就是希望能得到幫助,用草原上的馬匹和蕭逸交換一些物資,比如鐵制兵刃,盔甲和食鹽!

“呵呵!老狐狸有野心了!”蕭逸何等聰明的人物,豈會看不透李雲的那點心思,不過這樣也好,鼎因為有三條腿才穩固,力量分為三股才難以統一,如果自己扶植一下右校王李雲,讓他和左賢王劉豹,右賢王‘呼廚泉’兩人形成鼎足之勢,那麽可以預期,草原上至少二十年內會混戰不休,這對於漢王朝來說,再好不過的了。

這邊剛處理完使者的事情,那邊親兵來報,說是‘京觀’出事了,具體的事情就是-鬧鬼,原來自從‘京觀’築好以後,據一些附近的百姓說,每天晚上那裏都有鬼哭狼嚎,還有萬馬奔騰的喊殺聲,弄得周圍百姓不得安生,連小孩子都嚇病了。

陰魂作祟,這還了得,蕭逸再次下令,以自己的‘血浪斬蛟劍’為樣式,選能工巧匠,雕刻一面高二丈,寬五尺的劍形石碑,倒插在‘京觀’之前,上面還有蕭逸親手書寫的一行大字--永鎮九幽!

至此,陰魂作祟之事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