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李陵之後(第2/2頁)

蕭逸幾人沒有另搭帳篷,而是分別入住到三個氈房裏,蕭逸,大牛,小斌分別把手一座,而胖劉正在為孩子們準備夜宵,從來沒有晚上加過餐的孩子們高興的在鍋邊等待著,食物對他們永遠是最有吸引力的東西,而一些年紀稍大些的卻緊守在氈房四角,手中的武器更是一刻也沒有放下過。

長夜漫漫,正是把酒聊天,縱論天下的時候,一壺酒,一點昨天熏制好的野味,蕭逸和瘸腿老人開始了他們的交流。

“年輕人,你是不是很好奇我們這些人的來歷,為什麽這些孩子長得不像匈奴人,反而像你們漢人?”老人的目光很睿智,直接問到了蕭逸的疑惑處。

“正是如此,在這深入草原的地方,竟能見到我漢家血脈,確實讓在下很是驚奇!莫非您的這些族人都是從漢地流落到這裏的嗎?可是……”蕭逸確實很疑惑,這些人太奇怪了,有漢家血脈,但生活習慣上卻又是地地道道的草原人,這可不是一兩天就能養成的,顯然他們已經在這裏生活了好久,甚至是好幾代,他們就像是一些漢家的種子,卻不小心撒到了草原上,結果生根發芽,開出了這些奇異的花朵。

“呵呵!那個少年是老夫的親孫兒,叫李虎!”老人指了指那名年齡最大的孩子說道,確實,那個叫李虎的孩子眉眼間與老人有幾分相似之處,“老夫也姓李,這裏有很多孩子都姓李,其余的人也都是漢家血脈的後裔啊……”

“姓李?漢人,卻在匈奴居住?”眉梢一動,蕭逸似乎想到了什麽。

“少年郎可曾聽說過漢-李陵的舊事?”

“嘶!……李陵舊事!”蕭逸自然知道這個故事,倒不是因為他的學識有多淵博,而是因為這件事實在是太有名了,以至於幾百年後,人們依然經常提起它。

李陵,漢族,為西漢名將李廣之孫,善騎射,愛士卒,頗得美名。天漢二年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深入草原,與八萬匈奴精銳騎兵大戰於浚稽山,李陵以戰車環繞為營,帶領麾下士卒一路血戰,斬殺匈奴兵馬上萬,最後因寡不敵,在後撤的路上箭盡援絕,再加上叛徒出賣,無奈之下率領三千殘部暫時投降了匈奴。

李陵被迫投降以後,原打算伺機歸漢,結果由於漢武帝誤聽信李陵正在替匈奴練兵的訛傳,一怒之下,夷滅李陵三族;徹底斷絕了李陵歸漢得夢想,只好留在了草原上,匈奴單於非常欣賞李陵的壯勇,就把女兒嫁給他為妻,還冊封他為‘右校王’,榮寵不絕,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陵舊事!

凡是後人提起這件事無不拍案嘆息,有人同情李陵的遭遇,認為他在那種情況下已經盡力了,可惜天意弄人,最後成了悲劇人物;也有人痛罵李陵沒有氣節,叛國投敵,臨事一死就那麽難嗎?……這樣的爭論從李陵投降匈奴的那一刻就開始了,幾百年來從未斷絕,估計還會再爭論上幾千年……

“沒錯,老夫等人就是李陵將軍留在草原上的後人啊!”老人一聲長嘆,終於說出了自己的身世,當初李陵帶著三千殘部投降後,就在草原上娶胡女為妻,生根發芽,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團體,他們是漢人的後裔,一直保留著漢人的姓氏,卻又有匈奴人的血統,過著草原人的遊牧生活。

可以說他們是一群可憐的人,漢人視他們為叛徒,逆賊,在史書上大罵特罵,一直不曾原諒;匈奴人則把他們看作是俘虜,外來人,處處欺壓****,他們就這樣在兩大集團的夾縫中艱難的生存著,苦熬著,一熬就是幾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