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太監是怎樣煉成的(第2/3頁)

梁王彭越,被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誅滅三族,梟首示眾,屍體剁成肉醬,分送諸王。(這個最悲催)

淮南王英布,見了彭越的肉醬後被逼反,戰敗後斬殺於民宅之中。

異姓王殺光了,可皇帝又發愁了,因為天下這塊蛋糕太大了,皇帝一個人就算是撐死也吃不完;所以必須有人幫皇帝一起吃這塊蛋糕,既然外人信不過,那自家人總沒問題吧,於是劉邦開始大肆分封自己的兄弟子侄為王,並出於心理安慰,殺了一匹白馬對天盟誓---“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算計了一輩子的劉邦,看著天下這塊蛋糕如今都爛在了自己劉家人的鍋裏,終於放心的閉眼走了。

可惜歷史無數次的證明,一代人,只能管一代事!沒有任何人管的了自己身後的事情,別說流氓出身的劉邦不行,就是後來雄才偉略,幾乎被神化了的****太祖也不行。

當外部的矛盾解決完時,內部矛盾立刻就會凸顯出來,為了那把代表無限權力的刀子,親兄弟動起手來,可是絲毫不手軟的。

公元前154年,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劉姓諸侯王,以’清君側‘為名,(這個名義在後世被人反復利用,但專利權確實是屬於吳王劉濞的)發動了武裝判亂,目的只有一個:要求重新審核、分割高祖皇帝劉邦留下來的遺產的繼承權問題!

此時坐在皇位上的是漢景帝,這位皇帝早已把皇位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而私有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事實證明人在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時,所爆發出來的戰鬥力比一只護食的藏獒還要兇猛。雖然在數量上是七比一;但此時戰鬥力爆發的漢景帝果斷的揮舞起手中的大棒政策,直接出兵鎮壓,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打贏了這場‘財產保衛戰’。

同姓諸侯們的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又出來了,皇帝還是不可能自己一個人治理國家,他的找幫手呀,大臣們靠不住,自己兄弟們信不住,想來想去就只剩下老婆家裏那群舅子可以用了。

從此,外戚開始正式走上漢朝歷史的政治舞台,並一帆風順的迅速做大,衛青、霍去病、霍光這些名臣無一例外的皆是外戚出身,而巔峰時期就是外戚王莽時代,這位不滿足於只分到最大的一塊蛋糕,他連那把分蛋糕的刀子都惦記上了,公元8年,王莽篡漢建新,改元“始建國”,並改“長安”為“常安”作為新朝都城。

不過王莽的運氣不好,這時候劉家祖墳冒青煙了,又蹦出一位牛人--劉秀,這位種地放牛出身的漢室遠房宗親本來手裏窮的只剩下一小塊蛋糕渣了,可現在大漢朝沒了,連這僅存的保命口糧也要被人搶走,於是放牛的怒了,果斷騎上牛背開始了造反大業(光武帝劉秀第一次打仗確實是騎的牛);人被逼到絕境時所爆發出來的力量絕對是可怕的,最後的結果是,劉秀強橫的搶回了所有的蛋糕,開創了東漢王朝。

可惜東漢不但繼承了西漢的政治遺產,同樣也繼承了怕老婆,重用外戚的習慣。加上東漢皇帝普遍短命,這就造成了太後專權的後果,女人掌權重用的自然是自己的娘家人,於是外戚又一次活躍在歷史舞台上,並屢屢分得最大的蛋糕。

時間在流逝,皇帝在長大,長大後的皇帝自然不滿意自己的權利被別人分奪,於是每一個小皇帝成年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分蛋糕的刀子奪回來。

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坐在龍椅上的小皇帝一擡頭才驚訝的發現,朝堂之上站立的不是自己的姥爺,就是自己的舅舅、表哥們,而自己的身邊呢,只有一群侍立伺候的太監,在無人可用的情況下,小皇帝只好利用身邊的太監從外戚手裏奪取權力,可以說太監的權勢是和皇權緊密相連的,或者說太監就是一種變異的皇權。,

權利估計是這個世界上最誘惑人的東西,這一點,連那只誘惑了亞當和夏娃的蘋果也比不了,原本懦弱、卑微只會端茶倒水伺候人的太監們立刻變得神勇異常,無數的太監們飛蛾撲火般開始為了權利而奮鬥,奪取權利的過程是黑暗的,手段是殘忍的,結局是血腥的,最終出現了東漢王朝外戚-太監二權分立的局面。

想到這些,張讓的意思大家頓時都明白了,雖然有兩位皇子,但對他們而言卻是一道單選題,外戚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將軍何進,也就是皇長子劉辯的舅舅,一旦皇長子繼位,外戚的勢力必然大漲,受損的只能是他們這些宦官,所以為了對抗外戚集團的勢力,保住自己手中的權利,宦官們只有一個選擇了---支持董太後,擁立皇次子劉協!

“老祖宗英明!”眾人再一次齊身下拜,對張讓的政治智慧佩服的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