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匈奴人的生存法則(第2/2頁)

於此同時,中原地區卻陷入了連年的混戰,秦始皇雄才大略號稱千古一帝,可惜兒子卻不爭氣,繼位的秦二世昏庸無能,導致民不聊生,而壓迫必然會導致反抗,終於在一場大雨中,一位不甘心死的默默無聞的貧民青年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句口號在之後的兩千多年裏,為無數走頭無路的貧苦百姓點燃了一盞明燈!--“政權是可以奪取的,皇帝是可以輪流做的!”

中原大地陷入了群雄逐鹿的混戰之中,無數的英雄都去拼命追逐那只秦朝丟失的鹿,最後一副流氓做派的泗水亭長劉邦,依靠自己的聰明智慧、高人一等的識人眼光(這是劉邦最大的優點)和無人能比的厚臉皮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奪取了中原這只肥鹿!

這是一種庶民的勝利,而這種勝利在中國兩千年漫長的歷史上一共只出現了兩次:“一個是漢高祖劉邦!另一個叫做--朱元璋!”

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在各自消滅了內部的敵人後,兩位各自民族的王者終於碰撞在了一起。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韓王信在大同地區叛亂,並勾結匈奴入侵;而打敗霸王項羽以後,自認為天下無敵的劉邦立刻自信滿滿的帶領軍隊北上征討;結果在白登山被冒頓單於以40萬大軍團團包圍;在包圍圈裏餓了7天以後,終於醒悟過來的劉邦用自己獨特的流氓思路,靠著給冒頓的老婆送禮的辦法,趁著漫天大霧,灰頭土臉的逃了出去……

力不如人之下,西漢王朝被迫采取了和親政策,把漢家公主送給匈奴單於做老婆,歲奉匈奴絮繒酒米食物各有數;劇統計漢朝一共送出了整整十五位公主,陪嫁的侍女無數;數十年間不知多少漢家女兒的眼淚滋潤了高原上的野草……

靠著送女人和禮物,漢朝獲得了數十年的喘息時間,積蓄了國力;一直到劉邦的重孫子漢武帝劉徹繼位,國力達到鼎盛的大漢王朝終於喊出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從這點上看,劉徹是個好孫子!漢武帝在位54年,其中與匈奴打仗就持續了44年,依靠衛青、霍去病等絕世名將的超強指揮能力,傾盡全國的人力物力,前後15次揮軍北伐,終於把匈奴徹底打趴下了……

“這個經驗告訴我們,如果拼爹拼不過人家怎麽辦?沒關系,我們還可以拼孫子!”

在漢王朝的持續打擊下,衰敗的匈奴分裂成南北二部,北匈奴被迫西遷,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南匈奴則向漢稱臣,被安置在河套地區;次年,遷庭於美稷縣,即“匈奴南庭”。出於保護更是為了監視南匈奴,漢朝設置了‘護匈奴中郎將’的官職,令大將率精兵駐紮在河套一帶,就像給一條馴服的狗拴上了鐵鏈。

在漢朝看來,匈奴這只草原狼已經被徹底的馴服了,可以像一條看家狗一樣,放在自己的腳邊看家護院,而匈奴人確實也表現出了足夠的恭順,不停地向自己的漢朝主人搖尾乞憐,最著名的行為就是“漢元帝建昭元年,匈奴單於‘呼韓邪’連續三次向大漢請婚,於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出塞,嫁給了匈奴單於,號為‘寧胡閼氏’!”(好白菜都被狗啃了……)

就這樣歷史的長河又慢慢流淌了60年……

再強大的王朝也有衰落的時候,如把地中海圈起來當內陸湖的偉大的羅馬帝國;又如稱霸地球三百年之久的日不落帝國……

數百年的時間,昔日威霸四海的大漢王朝也慢慢走向了沒落,而匈奴人經過數十年的修養生意,已經從一條弱小的吉娃娃成長為一條兇猛的藏獒了;當漢朝足夠強大時,腳下的匈奴人表現出無比的恭敬,可一旦這個主人生病倒下時,匈奴人毫不猶豫的掙脫了鐵鏈的第一個沖上來咬了一口,事實證明,會搖尾巴的狼也依然是狼,而狼永遠是吃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