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道士生涯(第2/2頁)

雖然兩個亭隔河相對,情況卻大不相同,北邊的臥虎亭地勢高,無法引河水灌溉,所以土地貧瘠,加上漁陽地處最北部,經常有草原上的遊牧部落前來劫掠,百姓苦不堪言。而南邊的盤龍亭地勢低,可以方便的利用河水灌溉,加上河流沖積的土地肥沃無比,宜耕宜牧;又三面環水,水上建有木橋,往來方便,一旦發現狼煙,立刻拆毀木橋,縱然是千軍萬馬也只能對河興嘆。

下山不遠開始走上官道,路邊稀疏的田地種植著稷:又稱粟,就是小米,這種植物耐旱,中國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釀造的,粟適合在幹旱而缺乏灌溉的的北方地區。師徒二人的那兩畝地口糧田,種植的也是這東西,所以蕭逸看著並不陌生。

莊稼的長勢並不好,甚至很多地方都變成了荒地,老道告訴他,一則是東岸地勢高,不方便飲水灌溉,造成了土地幹旱;另外就是四年前,也就是靈帝光和末年,黃巾造亂,此地大量精壯被征兵入伍,數年征戰,兵災,匪災,旱災,加上官府強征暴斂,生民十存三四呀”。

黃巾起義,後世的中國人基本沒有不知道的,因為在影視作品中對這次中國歷史上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有很多的提及,可以說只要提到三國,就必然的提到黃巾起義,董卓,曹操,劉備,孫堅等一系列人物都是靠鎮壓黃巾軍起家的。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外戚、宦官相繼專權,加之土地兼並現象嚴重,民不聊生。在這種情況下,張角創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籠絡人心,信眾遍布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之地,人數多達數十萬眾。

184年(甲子年),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反漢,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其弟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起事。他們燒毀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略,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一時間天下震動,京都不安。

漢靈帝見太平道如此厲害,慌忙於3月以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於都亭,整點武器,鎮守京師;又自函谷關、大谷、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置都尉駐防;同時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自行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

費力九牛二虎之力,用盡血本的東漢政權終於把黃巾軍暫時鎮壓了下去,不過這次起義可以說把東漢的最後一絲元氣給抽空了,人口數量銳減,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降到了冰點以下,地方士族、豪強擁兵自重,也拉開了各群雄互相攻擊,逐鹿中原的序幕,所以說黃巾起義就是促使東漢滅亡的導火線。

走在路上,蕭逸一邊聽著老道的話,一邊回想歷史的發展進程:“黃巾起義之後就是群雄並起各霸一方,隨後形成三國鼎立的局勢,幾十年間各路英雄豪傑在歷史的舞台上粉墨登場,各顯神通,他們以自己的身世,智慧,勇武,殘暴,口才為資本,以這萬裏江山為棋局,以無數鮮血、人命為賭注,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絕倫的演出”。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而一個湧出無數英雄的民族是悲慘的,這天下雖大,卻永遠也容不下兩個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