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3章 斬草除根(第2/2頁)

眾人越聽,越是津津有味。

小朱秀才竟能舉一反三,實是很了不起啊。

朱厚照在父皇那兒,沒有享受到尊重,可在這裏,卻享受到了。

看著眾人專心致志地聽著他說話,他心花怒放地繼續道:“現在張信打算在培植一種能夠在大漠中生長的作物,倘若這種作物當真能在大漠中生長,那麽……歷朝歷代的先賢們做不到的事,便可自新建伯和豐城伯的手裏完成,你們知道這將會帶來多大的好處嗎?”

“長久以來,韃靼人襲擾我大明,我大明邊鎮的軍民苦不堪言,可大明對於他們始終無可奈何,這是因為,我們的軍隊即便是打敗了他們,可最終也無法適應大漠的環境,不得不又退回關中。”

“韃靼人習慣了逐草而居,他們習慣了放牧,而我們漢人習慣了耕種,也習慣了定居。”

此時,有人忍不住道:“為何我們漢人習慣了定居?我們漢民也可以去大漠中放牧啊。”

眾人都不由的笑了。

不過讀書人嘛,畢竟平時空想的比較多,似乎覺得這未必不可行。

朱厚照濃眉一挑,用一副你這智障一樣的表情看著這提出疑問的人,道:“漢民想要去大漠中生存,徹底的擠壓韃靼人的生活空間,首先要解決的是兩個問題,其一,是要能夠生產,因而有一種作物給他們耕種,這極為重要。其二,便是定居。所謂的放牧,並不是你圈一塊地,就可以養羊的,羊群想要養的肥,必須要有充足的草料,而想要放牧,就要大規模的養牛馬和羊,一處的水草吃幹凈了,就要去下一處,所以韃靼人放牧,是四處遊走,漢民們並非是不會放牧,而是不擅長逐草而居,四處遊蕩。因為關外的世界尤其危險,數十個人帶著羊到處遊蕩,一旦遇到了韃靼人或是草原上的賊寇,便是死無葬身之地,這形同於,讓漢民們用自己的劣勢去對抗韃靼人的優勢,韃靼人還求之不得呢,巴不得咱們漢人這般出關,他們好來掠奪我們。”

眾人若有所思,終是明白了。

“可一旦這樣的作物可以培植,那麽定居的問題就解決了,一群漢民出去開荒,地裏按時可以長出莊稼,有了收成,就可以養活越來越多的人,大家聚在一起,便可以結寨,結了寨,就可以駐紮常駐的士兵,寨會變成城塞,城塞最終會變成城邑,一旦韃靼人襲擊我們,我們就可以靠著堅固的城塞和他們作戰,即便是作戰一年、三年、五年,可只要地裏能長出糧來,都無關緊要,因為我們不必再從千裏之外調撥糧草,只要有糧,有人,到時自會有弓弩,會有火銃,有鐵炮!他們今日拿不下我們,明日我們就向北開拓更多的荒地,建立更多的城塞,各個城塞彼此連接一起,互為犄角,相互呼應,若是戰敗了一次,那也不要緊,我們漢民的人口總是比胡人要多的……所以,無論我們是勝利還是失敗,我們的城塞也只會越來越多。”

“接下來,就是一步步的,我們會蠶食越來越多的草場,我們也會養一些牛馬,可並非是韃靼人那般逐草而居,牛馬可以養少一些,附近的草場能供應即可,畢竟牛馬並非是我們的主食,等到最後,韃靼人生存的空間會越來越少,他們的牛馬也會大量的減產,人口也會越來越少,最終他們就不足為患了。他們要嘛成為我們的附庸,徹底的臣服,和我們一樣,開始學習定居和耕種,可若是韃靼人學會了這些,和漢人又有分別呢?或許三五代之後,他們就也是漢人了,要嘛,他們就徹底的消亡,大漠裏,再不會有任何遊牧民族取代他們,因為……那兒,已是我大明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