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8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2/2頁)

就這樣?楊廷和自是不甘心的,便又道:“劉公……”

劉健微微一笑,打斷道:“你且去吧,老夫會注意的。”

楊廷和忍不住搖了搖頭,此時的他,還年輕,遠不是歷史上,那個入閣拜相,甚至發動大禮議,可以和天子分庭抗禮的宰輔,於是他朝劉健作揖,頗帶幾分怨氣:“若太子被人蒙蔽,便是擬多少票,其危害也是無法挽回的。”

說著,便告辭而去。

劉健沒有提筆擬票了,看著這空蕩蕩的值房,似乎陷入了沉默。

其實楊廷和說的話,不是沒有道理。

可他沒有當場表示,是因為他不能在楊廷和面前表態,這一表態,傳出去,到了百官面前,顯然就成了劉公厭惡方繼藩,或是方繼藩壞人心術,太子誤入歧途的信號了。

到時,整個朝中會掀起何等的軒然大波,又會造成多麽可怕的影響,不消說,首先是都察院,那些亢奮的禦史,便要用彈劾奏疏淹沒整個內閣吧。

他闔著眼,沉吟良久,方才道:“來人,去請吳世忠。”

這位吳世忠,乃弘治三年的二甲進士,江西人,此後授予了兵部給事中,他剛到兵部,兩京地區及山東、河南、浙江百姓饑荒,弘治皇帝下詔賑濟撫恤,有關部門等候勘查核實。吳世忠卻極言其弊,於是條列上奏興修水利、恢復官倉二事,因為他的上奏,條理清晰,多被朝廷采納。

劉健很喜歡這個年輕人,雖然他科舉考的名次並不高,可小小年紀,竟能痛陳朝廷賑濟災民過程中的弊端,可見其並非是空談之人。

於是劉健有心提拔他,而今,這吳世忠在禮部任給事中。

幾盞茶之後,吳世忠匆匆而來,朝劉健行了個禮:“劉公……”

他是一個看起來就令人感覺忠厚的人,在弘治朝,忠厚是很吃香的,就如那歐陽志,不但皇帝喜歡,劉健也很贊許。

劉健很直接的對吳世忠道:“你得去西山一趟。”

吳世忠一聽,明白了,便道:“西山之事,下官亦有耳聞,下官明白了。”

劉健笑了笑道:“你此次便服去即可,也不可向人說什麽,你只去聽,去看,有什麽結果,直接報到老夫這裏來,萬萬不可張揚。”

吳世忠恭謹地點頭道:“下官明白。”

於是劉健揮揮手:“且去吧。”

吳世忠行了個禮,便匆忙的去了。

劉健心裏卻依舊還是有些七上八下,楊廷和其實說的也沒錯,太子確實關乎社稷啊,這不是玩笑的事,此事先查查看吧。

他低頭,又預備擬票,可過了片刻,卻見這值房裏安靜得很,他想喝茶,下意識的端起茶,卻發現茶涼了,便道:“來,熱茶。”

叫了一會兒,卻沒什麽動靜,不禁有點惱怒,下意識地擡眸。

卻不知何時,弘治皇帝竟站在他的身側,背著手,正低頭看他擬票。

劉健連忙想要起來行禮,弘治皇帝則是拍了拍他的肩道:“卿家辛苦,不必多禮,朕也只是隨便來看看。這份擬票,是順天府懇請立即推廣紅薯的嗎?”

“是。”劉健想了想道:“順天府的意思是,要及早推廣,屯田千戶所太慢了。不過老臣卻認為,此等大事不可孟浪,屯田千戶所那邊說的有道理,要推廣,需徐徐圖之,先在各州府廣設試驗之田,根據各地的土質、氣候,先觀察紅薯的生長情況,此後再慢慢推及開來,如此,才可做到萬無一失。”

“嗯。”弘治皇帝笑了,道:“治大國如烹小鮮,想不到推廣這紅薯,竟也和治國之理不謀而合。”

劉健亦微笑道:“這並非是不謀而合,而是但凡牽涉到的乃是千千萬萬人之事,便總要慎之又慎,否則一個小亂子,就成了天大的事啊,陛下此來,可是為了太子?”

“……”

弘治皇帝看著劉健,失笑道:“還是劉卿家知朕。”

劉健笑著搖了搖頭道:“不是老臣知陛下,而是老臣知楊廷和,楊廷和方才也來見了老臣,見老臣多有怠慢,老臣在想,他定是要去告禦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