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效仿宋之開國君主如何?(第2/2頁)

江夏見袁寒秋那麽激動忍不住笑了笑,他伸手拍了拍袁寒秋的肩膀,說道:“辛苦你了,替我好好挑個人。”

“是!”袁寒秋再度應了一聲,心裏面立刻開始考慮了起來,山西總督這個位置應該讓誰來坐比較好。袁家的人裏面,究竟何人最適合來坐這個位置呢?

嗯。不對,不能找袁家的人。否則就成了假公濟私了。江夏第一次交如此重任給自己,自己就任人唯親,那以後如何還能取信於他?不選袁家的人,那應該選誰?

想了好幾個人,袁寒秋這才發現,原來這並不是一個美差。相反,其實是一件並不簡單的事。山西總督,地位不低。自己一來不能選和自己太親近的人,二來還得選一個真正能給山西局勢善後的人。並且江夏還說了,山西的善後,要以太原府為標準。

如今的太原府可以說是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一副太平盛世的模樣。若不是太原府有嚴格的戶籍制度,恐怕太原府早已經人滿為患。能夠把民生治理的如此井井有條的人,袁寒秋記憶中,除了江夏還真沒遇到過第二個。

把山西的善後事宜,直接一股腦丟給袁寒秋以後,江夏直接啟程往京師趕去。

山西和京師相隔並不遠,啟程的當日,張猛就讓人用飛鴿傳書通知了京師,告訴了京師那邊的人,江夏大概的一個回歸時間。

在發飛鴿傳書的時候,江夏特地囑咐俞大猷,不要太過張揚。畢竟現在局勢有變,自己不能讓自己皇帝的形象太深入人心,所以從現在起,江夏決定要低調一點。

對於江夏的囑咐,俞大猷自然也不敢違逆,飛鴿傳書上他寫下了一句:“帝不欲聲張,雖著錦衣,但願夜行。”

這封飛哥傳書傳到京師,立刻引起了不小的騷動。尤其是那一句,“雖著錦衣,但願夜行。”

相信“錦衣夜行”這個典故,不必多說。當年楚霸王項羽攻占鹹陽後,有人勸他定都鹹陽,可他卻思念家鄉,急於東歸。項羽當時就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項羽那句話,無疑是告訴了眾人,他要天下人都知道,他項羽即將成為天下之主。俞大猷借古喻今,一句話就告訴了京師裏的眾人,江夏沒有稱帝的意願。

京師逍遙山莊的翠竹苑中,翠竹苑是逍遙山莊裏面,千絕行等人的居住之地。楊一清、王守仁、鐘彬、海大有、布縉雲、千絕行……基本上跟隨江夏多年的核心人物,但凡是留在京師的,此刻全都在此。

房間裏沒有一個人說話,甚至大家連眼神交流都沒有,氣氛顯得有些壓抑。

最終大家都把目光看向楊一清和王守仁,他們二人一個是江夏的嶽父,一個是當代大儒。都屬於德高望重,並且深有見地之人。所以在座眾人,雖然心裏都想的是同一件事,但具體說,還是得他們二人來說。

楊一清其實也是沉默了老大半天,最終他嘆息了一聲,張張嘴剛想說話。王守仁卻拉了一把他的衣袖,然後搶先開口道:“相信今日我等相聚於此,所謂何事,大家心中都很清楚。若諸位沒有異議,那老夫就先說說自己的看法,以起拋磚引玉之效,如何?”

“這當然是再好不過了,陽明先生乃當代大儒,您的看法,必定能為我等起到指點迷津之效。”黃飛躍說道,眾人也是連連點頭。

王守仁微微吸了一口氣吐出,在心中組織了一下言語以後,這才一臉慎重地說道:“我主江夏,乃千古罕見之明君,人中之龍鳳。他愛民如子,精於權術。又善理民生,通曉社稷。若他為天下之主,當是天下之福也。然則我主乃是守信重義之人,他當初稱帝,諸位皆知乃是權宜之計。如今天下局勢已被我主掌控,我主當君臨天下方為上策。但我主卻為信義所拖累,意欲還政。陽明以為,我等當效仿宋之開國君主麾下良臣,助我主黃袍加身,君臨天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