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朱載江是天才(第2/3頁)

現在你還小,太傅可以幫你做一些原本應該你做的事。但是等你長大了,親政了,太傅就會把朝政全都交還給你。那個時候太傅就會離開,所有的事需要你自己來做。

你要記住,當皇帝,肩上扛的是江山社稷、百姓福祉、國家安危。這每一樣都很重要,牽涉著天底下許許多多百姓的幸福。這絕對不是什麽好玩兒的事,但也絕對不是你能夠推脫的事。

從你生下來那一天開始,你就注定了要承擔這些,也必須要擔起這些。你明白嗎?”

朱載江一臉似懂非懂地看著江夏,眼睛眨了好幾下才點了點頭,說道:“載江明白了。”

江夏點了點頭,也沒再理會朱載江是不是真的明白了。跟一個只不過快滿八歲的孩子說這些,的確也是太早了一點。

江夏微微吸了口氣,看著桌上一大摞奏折,問道:“載江,是誰讓你看這些奏折的?”

朱載江說道:“是李太傅。”

“這些奏折已經遞交給六部執行過了,然後從司禮監那邊取回來的。上面有你和其他五個顧命大臣的批復,李太傅讓朕仔細看看,想一下為什麽要這樣做。”

江夏聽後點了點頭,覺得自己的師父不愧是四朝元老,如何教導皇帝,他比自己要在行很多。

讓朱載江多看這些奏折,一是便於他了解這個國家每天都在發生些什麽,二也是讓他明白,沒件事的應對方法是怎樣。

江夏從奏折裏面隨手抽出一本,展開以後掃了兩眼。

奏折上的內容是說:“江蘇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曹遷,上奏折請求皇上為他祖父封賜謚號。”

謚號,這指的是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後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

賜謚權是集中於皇帝手中的,一般得品銜夠高,或者影響力足夠大的臣子,其後人才能請求“聖裁賜謚”。

帝王的謚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布,臣下的謚號則由朝廷賜予。

曹遷的祖父曾經官至二品總督,算得上是重臣,所以曹遷請求為其祖父賜謚號這是理所應當的事。

當時江夏他們六個顧命大臣討論了一下,決定給曹遷的祖父一個“文仁”的謚號。

江夏把手中的奏折遞給朱載江,然後用一本奏折把最後面的批復給遮掩住,問他:“載江,你看看這份奏折如果是你,你會如何批復?”

朱載江仔細地看了一下,其中有那麽一兩個生僻字他還詢問了一下江夏。用了大約一炷香的時間,朱載江才把這麽一整篇奏折給看完。

看完以後,朱載江偏著腦袋想了想。

他並沒有急於回答,而是先把之前他看過的其中兩份奏折給翻出來看了看。

江夏有些不解朱載江為什麽要這樣做,不過卻很有興趣看看,他究竟會怎麽批復。

朱載江最後似乎有了決定,扭頭對江夏說道:“太傅,這份奏折如果是第一次呈報上來的話,朕會批復:‘看過了,再議’。”

江夏眉頭微微一皺,不是很理解朱載江這樣批復的含義,他想了想後問道:“那如果曹遷繼續上呈奏折,請求為他祖父賜謚呢?”

朱載江想了想道:“朕會批復,賜謚‘孝恭’。”

“嗯?”江夏這一下就更是驚訝了。

且不說朱載江會懂得謚號令他驚訝,這“孝恭”二字拿來賜給曹遷祖父也絕對是貼合的。

江夏忍不住問朱載江:“能不能跟太傅說說,為什麽要這樣賜謚?”

朱載江點了點頭,道:“首先,這份奏折到來之前。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李立廉曾經上呈奏折入京,彈劾曹遷越權處事。

然後曹遷也上呈了奏折,進行了自辯。這證明李立廉和曹遷之間是有矛盾的,二人不和。

李立廉在之前一份謝恩的奏折裏面寫了一句這樣的話‘臣出身寒微,得蒙聖恩……’,這就說明李立廉出身並不高。

而曹遷在李立廉剛剛彈劾他越權不足一個月的時間裏,立刻上書請求賜謚,朕懷疑他這是故意的。

他想要間接告訴李立廉,他的出身尊貴。同時也是告訴山東省的官員,他比李立廉更加有底蘊,以便得到山東官員們的支持。

朕第一次不回復他,其實就是想要警告他一下,告訴他朝廷既然讓李立廉做左布政使的,那麽意思就是要讓他做主山東。

他的這一點兒小把戲,朕已經看穿了,希望他好自為之。

如果他聰明的話,那就應該等一年以後再上呈第二份請賜謚號的奏折。如果他在一個月以內再請一次,那朕就給他‘孝恭’二字。

這樣也就是明擺著告訴他,朕已經完全明白了他的用意。他祖父明明是文官,但朕就是不給他一個‘文’字,而給孝恭二字,讓他明白他得孝順祖父,不要利用他祖父留下的權勢而恣意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