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諸侯戰局(第2/2頁)

“中原最近倒是熱鬧無比呢。”葉昭笑著將話題轉開,關於鮮卑人的新歸,他不準備去多費力氣,自然有其他人去做。

“劉備在渤海一戰,令中原局勢出現微妙的變化。”戲志才點了點頭道。

建安五年四月,劉備在渤海成功誘得顏良出戰,陳到三戰三敗,顏良意氣風發一路追殺,然後在浮陽被劉備、張飛伏擊,大敗,張郃只能率軍來救,然後被劉備擊潰,趁勢占據了渤海。

這一仗,真不能怪張郃,若非顏良不顧他反對執意出戰,六萬大軍也不至於被劉備三萬大軍擊滅,而如果坐觀顏良戰死而不救,就算最後保住了渤海,袁紹那邊也不好交代,這一仗中,最無辜的恐怕就是張郃了,若以他為主將,莫說兩倍於劉備的兵馬,就算是相差不大,以張郃穩抓穩打的風格,就算難勝,也絕對不會如此輕易敗北。

而這一仗的影響也絕不僅僅是丟了一個渤海郡,這一敗,可說是直接為袁紹的敗亡埋下了伏筆。

渤海一失,中山、趙國、魏郡、安平、清河幾乎都暴露在劉備的攻擊範圍之內,雖然同樣劉備也會被這些郡包圍,但袁紹主力幾乎都集中在東郡一帶跟曹操作戰,後方空虛,這個時候被劉備撕開了背後的防禦,對袁紹來說,絕不是什麽好事。

而劉備也趁此機會一舉占領了中山國,一戰便得了冀州三郡之地,而這一仗,也讓袁紹亂了方寸,南北難以兼顧,被曹操看準時機突襲白馬,一把火將白馬存糧燒了個幹凈,二十萬大軍兵敗如山倒,平原、清河兩郡之地被曹操所得,同時也徹底切斷了與青州的聯系。

袁紹大敗虧輸,只剩下魏郡、巨鹿、安平、常山以及趙國五郡之地,冀州丟了一半,還被曹操切斷了跟清河之間的聯系。

曹操趁機命夏侯惇率軍揮師南下,一舉占領了青州,袁紹一下子從雄霸三州之地的霸主,淪落到僅余五郡之地的諸侯,這之間巨大的落差讓袁紹幾乎一蹶不振,麾下大量人才出走,或投奔曹操,或投奔劉備,甚至有人投奔到葉昭這裏來,聲勢自然再難與之前相比。

而這個時候,劉備卻並未再乘勝追擊,而是開始穩固自己的勢力,似乎有意將剩下的地盤都讓給曹操一般。

“這劉備的手段卻是相當聰明,以他的實力,也不足以再跟曹操爭奪五郡之地,倒不如趁機鞏固自身,吸引大量冀州流民來充實幽州。”戲志才指著地圖笑道:“而且,如此一來,曹操、劉備皆與主公接壤,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雖然最弱,卻正可以引動主公與曹操相爭,或與主公結盟,或與曹操結盟,若真是如此,這新的北方霸主,短時間內難以決出了!”

何為霸主?自然要舉世無敵。

比如之前的袁紹,雄踞三州,帶甲三十萬,以當時來說,無論兵力還是綜合實力,曹操、劉備都難以與其相爭,而葉昭還未出蜀,四世三公之名,更是世家所向,當時的袁紹,其實是有一統北方的機會的。

可惜,一手好牌,生生給打成了爛牌,如今中原,隨著袁紹的逐漸衰敗,葉昭的強勢崛起,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葉昭擁有雍涼益並四州之地,有堅城險隘,獨霸太行山以西。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手握兗州、徐州、青州以及豫州部分和冀州部分疆域,若論人口,猶在葉昭之上,不過卻是三面環敵,不但有葉昭和劉備在北方牽制,南方也有袁術虎視眈眈。

劉備無疑是三家之中最弱的,但卻也有一州之地,麾下也是精兵悍卒,無論倒向哪一邊,都足以影響到整個局勢的變化,現在這個局勢,並不是葉昭想看到的,按照葉昭的計劃是袁紹滅了劉備,然後跟曹操決戰,自己撿便宜。

但世事無常,局勢也是瞬息萬變,葉昭原本以為袁紹能學精一點,誰知道還是這麽自大,被劉備給收拾了兩次,生生將本該屬於他的勝機給打沒了,最終形成這三足鼎立之勢。

雖然如今袁紹還沒有滅亡,但夾在三大諸侯中間,袁紹哪還有翻盤的機會?否則他手下那些人才也不會紛紛外出,正是看出了袁紹將無力再翻盤,是以才使得大量人才離開,顯然有些眼光的都看得出,袁紹這艘船要沉了,否則以四世三公之望,再怎麽也不至於這麽快就眾叛親離。

“相比起這個,我更好奇袁術這邊的戰局!”葉昭嘖嘖嘆道:“他究竟是怎麽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