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建安五年春(第2/2頁)

蔡邕之死,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終結,這些年來,漢室老臣一個個相繼過世,皇甫嵩、朱儁、盧植如今是蔡邕。

蔡邕的倒下,也代表著長安代表漢室忠臣的旗幟徹底倒下,以往蔡邕在世,還能庇護一些忠於漢室的臣子,有他在,哪怕處境艱難,這些臣子也會擁護在劉辯身邊,但隨著蔡邕這一死,也代表著葉昭麾下,代表著漢室忠臣的派系徹底消散。

不過對葉昭來說,這個派系並沒什麽影響,他真正關心的,還是蔡琰因此而病倒。

本就身懷六甲,如今遭受到這樣的打擊,若非葉昭早有準備,護理及時,就算能保住孩子,恐怕也會落下病根。

……

三月的長安沐浴在春風之中,田壟上,關中百姓已經開始為一年之初的春耕而奔波,一年之初在於春,關中的百姓都期望未來的一年能夠過得更好,他們也有理由這樣想。

葉昭執政以來,不但去除了大量李傕、郭汜留下來的雜稅,只留下農稅、商稅兩樣,而且稅率也極低,在經歷過三稅一甚至兩稅一的李傕和郭汜的時代以及之後更恐怖的軍閥亂戰年代,葉昭五稅一的稅收絕對已經是低的不能再低,而且直接租借官田,沒有了世家豪族在中間抽取之後,實際上所帶來的變化更遠不止如此。

而且去年糞肥被大家抵觸,但少數接受官府推廣的人,去年一年產量倍增,讓不少人在去年還沒過完的時候,便紛紛跑到官府去請教這糞肥的制作方法,如果都能如那些人一般的話,今年的糧食收成恐怕會迎來一次大爆。

除此之外,隴右之地的畜牧業也開始初見成效,家中有些余糧的人家,已經開始主動去官府購買一些雞仔、牛犢之類的牲畜來蓄養。

至於果蔬之類的種植,因為大家還都處於掙紮在溫飽線上的緣故,並沒有迅速發展起來,不過葉昭也不急,人的需求是隨著生活水平的變化而不斷改善的,等百姓不必再為溫飽而頭痛的時候,自然而然的會開始關注生活水平的提升,到時候才是這些果蔬真正發展起來的時候。

至於現在,種植果蔬的田地大都是未曾租用出去的官田,由軍隊或者一些官員來租用。

畢竟軍隊是需要維持營養平衡的,那巨大的需求,目前只能自給自足。

此外葉昭也開始鼓勵民間商貿的進行,最遲明年,關中的商業會如蜀中那樣迎來一次蛻變,到時候蜀中和關中的貿易開始流通,同時走西域的民間商隊也會多起來。

長安在經過一年的修整和治理之後,恢復了些許繁華,雖然還無法與鼎盛時期相比,但比之葉昭剛剛占據這座城池的那份死氣沉沉而言,已經好了不知多少倍。

去歲一年,關中人口停止了衰減,甚至增添了萬戶人口。

聽起來,相比之前蜀中十萬十萬的人口增加來說,少了不少,但當初蜀中人口能那樣飛速增加,一來是葉昭不斷歸化南蠻、羌人,更重要的是,關中大亂,蜀中這些年增加的人口,有一大半是來自關中。

如今關中被葉昭所占據,四周很難再找到能夠大量吸納人口的地方,對周圍羌人的策略,目前還是處於柔和的同化狀態,這萬戶新增人口中,有不少是從蜀中回流過來的,實際上,整個葉昭勢力人口的增加來說,並沒有增加多少。

西涼人口本就不旺,也沒有戰亂出現,自然也不可能出現大規模的人口南遷,根據戲志才、李儒、滿寵、閻圃、費觀等人的預測,未來除了葉昭勢力範圍內,自己產出的人口之外,很難再像前些年一樣出現人口暴增的狀態,想要繼續增添人口,除了鼓勵生育之外,還得向周邊地區想辦法,歸化羌人、胡人是一條,但最好能盡快將西涼占據,貫通南北,就算暫時不準備發兵中原,也要將絲綢之路掌握在手中,以此來吸納西域各國以及草原的人口、資源還有人才。

總之,建安五年這一年,除非中原出現影響天下大勢的戰爭,否則葉昭勢力的目標,基本上都放在發展自身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