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群雄匯聚虎牢關(上)(第2/2頁)

劉備也是起了貪念,既想在劉虞這邊發展,又不願意放棄公孫瓚這邊的軍權,所以才將關羽留在了公孫瓚身邊。

公孫瓚待關羽也不差,一方面,關羽重情重義,而且也好學,沒那麽多花花腸子,頗對公孫瓚胃口,另一方面,這是盧植親自書信推薦的人物,公孫瓚能有當時的地位,離不開盧植的保舉,投桃報李之下,公孫瓚也將關羽當做心腹一般。

而公孫瓚對塞外異族的態度,那就簡單粗暴了,一個字,殺!

只要你敢向我境內百姓伸手,我不但要剁了你的爪子,還要殺出草原,連你的腦袋都給剁了。

也是因此,在這幾年裏,關羽幾乎都在對外征戰,那一口青龍偃月刀下,不知有多少異族亡魂。

原本,劉虞和公孫瓚的執政理念雖然相沖,但這麽一柔一剛,其實正合了恩威並施的套路,只可惜,劉虞嫌公孫瓚態度太過強硬,常常引起爭端,殺戮過重,為此還向朝廷告了幾次狀。

而公孫瓚顯然對於劉虞這種背後說話的行徑不怎麽看得上眼,而且好幾次烏桓人都打進來殺幽州百姓了,劉虞卻是選擇安撫烏桓部落,這也讓公孫瓚很憋火,雖然之後,烏桓人沒能在劉虞手上討得好處,甚至最後還被劉虞連蒙帶騙的坑了不少財物和被擄去的漢人奴隸,但這仍然讓公孫瓚不爽。

只是他名義上是劉虞的部下,雖然可以對劉虞的政策陽奉陰違,卻不能直接懟劉虞,這也是公孫瓚參加這次會盟的主要原因,他需要一個能夠跟劉虞比肩的身份,不再受劉虞指手畫腳。

而公孫瓚的態度很多時候,也會影響到關羽,最初的時候,關羽和劉備在這兩方勢力之間,起到的是潤滑劑的作用,但人和人之間的感情,常在一起或許感覺不出來,但分開的久了,就會慢慢變淡,漸漸地,無論是關羽還是劉備、張飛,都能夠感受到雙方之間,已經不如之前那般親密了。

尤其是當公孫瓚和劉虞觀念相左的時候,劉備還能保持中立態度,但關羽,在潛意識裏,會不自覺的傾向公孫瓚這邊,因為他也覺得公孫瓚的做法不錯,對異族,何須忍讓?

兄弟之情,並沒有斷,只是早已不負當年那般親密,甚至這次跟隨公孫瓚南下,關羽為了避免尷尬,並未跟隨公孫瓚出席,而是待在軍中,為的就是避免跟劉備見面。

劉備倒還好說,不會說什麽難聽的話,但張飛可就不同了。

關羽領命,策馬來到關下一箭之地的位置,停馬不前,仰頭看著關城,朗聲道:“城上逆賊,還不出城受死!”

虎牢關上,牛輔、胡軫、華雄等人早已得到消息,在城樓觀望,眼見城下兵馬擺開陣勢,胡軫部將張苞上前道:“將軍,末將請戰。”

這張苞,可不是歷史上張飛的兒子,也是董卓麾下一員悍將,雖不及華雄驍勇,但在西涼軍中,一杆鑌鐵槍也是少有人能敵,此前葉昭撤離虎牢關時,正是張苞接手的虎牢關,後來關東諸侯起兵,張苞負責鎮守敖倉,依李儒之計,一把火將敖倉連同許玚燒了個幹凈。

只是如今退回虎牢關,虎牢關守將卻成了胡軫,這心裏面,總歸是有些不舒服的,此刻就想著先立下一功,漲一漲自己的威風。

胡軫聞言,皺眉不語,一旁的牛輔卻道:“不可莽撞,我等奉命在此,乃為守關,而非與聯軍作戰。”

張苞朗聲道:“一味死守,豈不是讓那關東聯軍以為我軍中無人?況且那關東主力未至,此刻正好滅殺賊軍先鋒,挫其睿智,將軍放心,末將定取賊將首級來見!”

牛輔還是搖頭,他不喜歡冒險,而且此刻只需穩守虎牢關,聯軍便難有作為,何必冒險?

“將軍!”張苞看向胡軫,畢竟胡軫才是此間主將。

“也好,張將軍當小心,本將命人準備宴席,待張將軍歸來痛飲!”胡軫笑道。

“將軍放心,末將去去就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