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西園立八校(第2/2頁)

“陛下會有此感,多半是洛陽之地兵力空虛所致,如今各州郡都有了兵馬,然朝廷卻依舊維持舊日兵馬,這震懾力自然大不如前。”一旁的張讓突然站出身來躬身道:“奴婢以為,當增加洛陽兵馬,否則一旦有戰事發生,朝廷兵力派出,洛陽豈不空虛?”

群臣心如明鏡,這分明是事前對好的詞,只是此刻也無人敢說破。

劉宏點點頭道:“阿父所言甚是有理,如今天下動蕩,正該我漢軍揚威,方能威服四方,朕擬於西園組建新軍,由騫碩擔任上軍校尉,總領新軍,下設八校,騫碩自領一校,至於其他七校……”

劉宏看向百官,微笑道:“不知諸位卿家有何人可舉薦?”

“陛下!”葉昭站出身來,躬身道:“馮芳、趙融世代忠臣,可為一校校尉!”

這是葉昭之前與劉宏擬定的人選,劉宏微笑著點頭道:“此二人朕亦有耳聞,便以此二人為助軍左右校尉,各領一校。”

葉昭退回班列,一旁的盧植出列,微笑道:“陛下,高堂隆雖出身鄙薄,然卻頗有才名,且對陛下忠心耿耿,臣以為,此人可為一校校尉。”

高堂隆,是葉昭跟盧植、蔡邕商議後選出的人,屬於帝黨,而且也有些才能,新軍葉昭雖然不插手,但也不希望士人借此壯大,是以高堂隆才被推舉出來。

劉宏思索片刻後,點頭道:“如此,便命此人為右軍校尉。”

朝堂上,王允聞言卻是微微皺眉,之前他們得到的名單之中,可沒有此人,不知這是為何?

便在這段時間,又有大臣推舉諫議大夫夏牟做了左軍校尉,這夏牟也是帝黨,只此一會兒的功夫,七校之中便有四校被帝黨所得,再加上騫曼的一校,他們所能爭取的,便只剩下三校。

王允向一人使了眼色,此人連忙上前道:“陛下,袁紹袁本初,此前曾平定冀州戰亂,文武兼備,後因王芬牽連,被無故卸去官職,臣以為,袁紹可領一校!”

劉宏點了點頭,這是之前雙方做出的妥協,而且袁紹在八校之中地位還不能低,被封為中軍校尉,位僅在騫碩之下。

剩下還有兩校之位,然而因為高堂隆被葉昭、盧植等人推出來,原本計劃好的位子就不夠了,何進皺了皺眉,當先上前一步道:“陛下,屯騎校尉鮑鴻戍衛洛陽多年,對陛下亦是忠心耿耿,如今屯騎校已被接管,臣以為鮑鴻可入八校。”

就算劉宏再想收拾何進,也不可能直接將何進在洛陽的兵權全消了,那是逼何進造反,所以這八校之中,大將軍府還得有一校,這鮑鴻,便是何進推出來的人。

劉宏沉思片刻後,點頭道:“鮑鴻忠勇,朕自知道,便任其為下軍校尉。”

上中下三校,在八校之中份額是最大的,如今鮑鴻得了下軍校尉之職,也算給何進留了幾分生路,不至於讓他狗急跳墻。

王允面色一變,如此一來,這最後一校便十分關鍵了,當即上前躬身道:“陛下,淳於瓊乃名將之後,亦有勇武,忠勇可嘉,臣以為此人可擔一校之位。”

“淳於瓊?”劉宏挑了挑眉,這八校的最後一校,可是準備給曹操的。

葉昭上前躬身道:“陛下,臣亦與那淳於瓊有過交集,此人胸無大志,兼且能力一般,空有名將之後之名,卻是受先人隱蔽,言過其實,臣以為,此人不足以擔當大任!”

“衛尉此言,未免有失偏頗,淳於瓊不過在酒宴之上得罪於衛尉,衛尉便如此斷人前程,心胸未免太過狹隘了些。”王允面色不善的看向葉昭,沉聲道。

“本官不會將私人恩怨拿到朝堂上來議。”葉昭淡淡的掃了一眼王允道:“恕本官孤陋寡聞,不知這淳於瓊有何戰績,可擔此重任。”

除了名將之後的名頭之外,淳於瓊還真沒什麽拿得出手的戰績,王允一時間也說不出話來。

“陛下,典農中郎將曹操自黃巾之亂時,便頗有功勛,且曾任濟南相,臣以為,此人更適合入新軍。”葉昭對著劉協拱手道。

“此人朕亦有耳聞。”劉宏聞言點頭道:“便任曹操為典軍校尉,命各將即可調往西園整軍,十月朕將親自典閱,不得有誤,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