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失蹤(第2/3頁)

幸虧是公明出手相救,若不然,我必死於那豎子之手。”

“公明?”

丁辰一愣,目光便落在了之前攙扶蔡邕,此刻卻落於蔡邕身後的青年身上。

那青年的年紀,和丁辰相仿,個頭比丁辰略低一些。

體格非常雄健,細腰乍背,兩臂修長。他生得濃眉大眼,樣貌英武,頜下有短須,平添幾分氣概。只是,他一副士兵打扮,負弓跨刀,背三排箭囊,手持一口宣花大斧。

丁辰的目光在那宣花大斧上掃了一眼,眸光不禁一凝。

這斧頭上沾著血跡和碎肉,看份量,至少有四五十斤的模樣。

如此人物,怎只是一個兵卒?

“卑下徐晃,本是章城門侯,是城門司馬楊奉楊司馬的部下。

兩個月前,卑下因為得罪了楊司馬,險些被處死。幸虧當時蔡公路過,見我可憐便出面求情,救下了我的性命。之後,卑下被貶為門卒,留守章城門……今日卑下得到命令,與王景前往揭水陂,才知道長安發生了劇變。後見那王景要害蔡公,卑下才出手相救,並保護蔡公一路來到這裏。方才未曾看清,得罪了扈城亭候,還請恕罪。”

楊奉的手下?

丁辰倒是知道楊奉,也曾與他寒暄過幾次。

那楊奉原本是黃巾白波軍的將領,後來投降了董卓。

丁辰對楊奉說實話也沒有太深刻的印象,更沒有想到,這徐晃和蔡邕還有這段交情。

“當時,老夫也是一時心軟,不忍看壯士喪命,所以才出面求情。

未曾想當日的善念,卻得了今日善果。子陽,公明武藝高強,若非他一路保護,我必死無疑。”

丁辰和蔡琰,有那麽一點非常奇妙的情愫。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蔡邕就如同是他的丈老子。

他連忙拱手道謝:“多謝公明相救。”

徐晃連忙道:“扈城亭候請勿客氣,蔡公乃我的救命恩人,我這不過是行分內之事。”

“子陽,公明,你們先不要客氣了。”

蔡邕有些急切,打斷了兩人的對話,而後問道:“子陽,快告訴我,那長安城中形式如何?陛下可有危險?還有,丞相可還好……那王允,不是待死之人,怎就……

我早就對丞相說過,王允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若不殺了他,早晚必成禍害!”

丁辰聞聽,不禁瞪大了眼睛,看著蔡邕。

你什麽時候對董卓說了這樣的話語?

怪不得王景要殺你!你這麽想王允死,他父子又怎能饒你性命……

“丞相,死了!”

“啊?”

“王允和呂布勾結,並勸降了徐榮,還殺死了不少涼州軍的將領。

就在剛才,呂布趁丞相巡視丞相府的時候突然出手,殺死了丞相,而今長安已經大亂。”

“那陛下呢?”

聽得出來,蔡邕很關心漢帝。

丁辰倒是聽蔡邕說過,他在石渠閣中抄書時,曾數次與漢帝相遇。

那漢帝表現的非常好學,並向蔡邕請教了許多問題。也正因為這樣,蔡邕對漢帝的印象很好。

丁辰道:“蔡公,你只管放心,陛下不會有危險。

王允雖野心勃勃,卻非那愚蠢之人。他要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絕不會壞了天子性命。若他殺害天子,必成天下公敵。這一點,以王允之聰明,如何能不懂?

再說了……

呵呵,這件事裏,只怕也少不得有天子摻和其中。”

丁辰對漢帝的印象並不好!

他曾見過幾次劉協,總覺得那少年天子,年紀雖小,確是個心思深沉之輩。

見蔡邕要反駁,他冷笑道:“蔡公,你以為,憑王允一個有名無實,無權無勢的司徒,真就能夠勸說呂布和徐榮造反?呂布,或許可以說他虎狼之性,但那徐榮,可非等閑之輩。如果沒有天子在背後支持,甚至可能許諾了什麽,徐榮怎會造反?

要知道,在涼州軍中,他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蔡邕有些不太服氣,可是卻找不到辯解的理由。

“好了,蔡公咱們不要為了這些事情爭吵。

這裏臨近大路,很容易被人發現,不如先到林中躲避……估計再過一陣子,老高他們就會過來

對了公明,你有什麽打算?”

“我?”

徐晃愣了一下,陷入了迷茫。

他輕聲道:“其實,卑下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本來想著能為朝廷效力,可誰料想……如今丞相被害,長安動蕩,我亦不知該何去何從。”

丁辰聞聽,目光再次不自覺的掃過他手中的那口宣花大斧。

“公明,何不與我一起走?”

“啊?”

“我已決定,率陷陣士前去兗州,投奔我阿兄曹操。

今青州黃巾為禍兗州,我阿兄方接掌兗州刺史,欲平定戰亂。蔡公說,公明勇武,既然如此何不隨我同行?憑三尺青鋒,建立不世功業,方不愧大丈夫之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