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決裂(第2/2頁)

在經過了一番休整之後,於禁已經恢復過來,不再似昨晚那般狼狽。

他與夏侯惇並轡而行,兩人一邊前進,一邊低聲交談,不知不覺中便經過了山羊陂。

看到山羊陂,於禁就想到了昨夜的那場戰鬥。

他激靈靈一個寒蟬,心裏突然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今天這場大戰,怕不會如他想象那麽輕松……

“元讓!”

“嗯?”

“丁子陽跟誰學的兵法?”

夏侯惇愣了一下,想了想道:“子陽隨孟德學過兵法,後來又隨子孝和我學過兵法。

不過他懶散成性,雖學過兵法,卻未曾領過兵馬。

便是黃巾之亂,孟德斬殺張寶的時候,他也是在一旁觀看,從不願意跑出來統兵。”

“那他,又如何有昨夜那支強兵?”

於禁道:“我雖未熟讀兵書,但是也在軍中打拼多年。

似他手下那支兵馬,絕非等閑。哪怕是在董賊手下,怕也是一支雄兵。按道理說,他被派來扈城亭,顯然是被發配,並不受董賊看重,何以手中會有如此雄兵呢?”

“這個……”

夏侯惇一直沒有仔細考慮過這件事情。

可現在聽於禁這麽一說,他也感到有些奇怪。

看起來,丁辰這是有秘密啊!

不過,他倒是並不在意,因為他心裏很清楚,今天這一戰的主角,是曹操,而不是他。

“文則,待會兒若與丁辰對陣,你我不必急於出戰。

只管穩住陣腳,待主公率大軍前來。我想,主公並不希望和子陽真個就你死我活,若能勸得子陽來投,與主公而言,不但可以得到一支強兵,更能得到一員猛將。”

於禁聞聽,微微蹙眉。

說實話,為大將者,那個願意低頭認輸?

可一想到昨夜那支兵馬的厲害,再聯想到曹操和丁辰之間那錯綜復雜的恩怨糾葛……於禁也就旋即釋然。這裏面牽扯太多,他最好是別去摻和。再說了,他只是鮑信派來協助曹操,而非是曹操的部曲。若真個犯了忌諱,弄不好會兩面都不落好。

想到這裏,於禁便點了點頭。

不過,他還是好奇問道:“元讓,這丁子陽,到底是怎樣的人呢?”

“懶鬼!”

“啊?”

“一個不要命的懶鬼,而且非常執拗。”

“我不明白。”

“子陽天資甚好,卻不知為何,性子懶散,不求上進。

他性格不錯,頗為親和,不管什麽樣的人,都願結交,不會在意對方的出身……不過,別惱了他。若是把他惹怒了,就好像變了一個人,兇殘的緊,而且不愛惜性命。

當年孟德被貶回鄉後,被一個同鄉的破落戶羞辱。

孟德當時一怒,將那人殺死,後來被妙才替罪才得以脫身。可是那破落戶的家人卻不依不饒,整日找孟德的麻煩。一次子陽陪嫂嫂出門,遇到那破落戶的家眷,當街羞辱嫂嫂,便激怒了子陽。子陽當時一怒殺了對方,更在當晚將對方滅門。

他殺人之後,拎著那人的腦袋去衙門投案,令全縣為之震動。

從那之後,譙縣周圍的閑漢破落戶,亦或者那些和孟德有間隙的人,都不敢再招惹孟德。而子陽卻因此坐了百日大牢,後來恰逢黃巾之亂,孟德為朝廷征辟,便去縣衙找縣令,硬是把子陽要了回來……當時譙縣就有‘寧赴黃泉,不見飛廉’之說。

夏侯惇說的輕描淡寫,可是於禁卻能聽得出來,絕非那麽輕松和簡單。

如此關系,怪不得曹操會為難。

如果換做是他於禁的話,只怕很難堅持,甚至可能會退縮吧……

“但願得,今天能夠圓滿收場。”

夏侯惇笑了笑,沒有接於禁的話。

只是,他的笑容有些不太自然。他雖不似曹操那麽了解丁辰,但是卻知道丁辰的性子。

曹操既然率部進擊,也就代表著要與丁辰徹底決裂。

一個發瘋的丁子陽!

夏侯惇想到這裏,一個寒顫,而後用力甩頭。

“報!”

就在這時,有斥候跑來。

“啟稟將軍,十裏外老龍口,有董賊兵馬攔路。”

夏侯惇聞聽,頓時一驚,連忙道:“對方有多少兵馬,可看清楚了旗號?”

“人馬不多,約五六百人。”

那探馬忙道:“不過未有看到敵軍旗號,只看到了兩面大纛。

一面上寫‘沖鋒之勢,有進無退’,另一面大纛上則寫著‘陷陣之志,有死無生’。”

沖鋒之勢,有進無退;陷陣之志,有死無生?

夏侯惇和於禁相視一眼,不約而同苦笑起來。

多麽耳熟的口號啊……昨夜丁辰率部伏擊時,他手下那支兵馬不就是如此的口號嗎?

“立刻前往中軍,通稟主公知曉。

文則,你我過去,不要冒進,只管穩住陣腳,等待主公前來……他二人,終須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