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忠耶奸耶(第2/18頁)

新派人士一見這個方案,個個都頭大了。再不力爭就徹底沒戲了。

先克直接去找晉襄公,表達了強烈的不滿,當然,他不能像他的爺爺那樣,一口唾沫有力地吐出去,而是說了那麽一句話:“狐家和趙家的功勞,好像老大都選擇性地忘記了。”他的原話是:狐、趙之勛,豈可廢也?

晉襄公一聽,覺得又太有道理了。他不用翻開回憶錄,也知道,狐趙兩家為他們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不過,他更加知道,先克說這話並不是為狐趙兩家鳴不平,其實是在為他們先家抗議的。他一想,論起來,先氏家族才是第一功勞。既然他提出這個願望,也讓他進入高層吧。於是,他又修改了這個方案:任命狐射姑(賈季)做了中軍主將,趙盾為副將,其他人員為:

上軍將:先克;

上軍佐:箕鄭父;

下軍將:荀林父;

下軍佐:先篾。

從這個權力分配上看,政治新銳們已經搶到了前三把交椅,老派代表只排在後三名。

這個先克一看到自己膽子一大,就有搞頭,馬上就牛氣哄哄起來,幹脆再把那幾個老派欺負一下,在堇陰那裏進行了一次土改,把蒯得的田地也搶了過來。

他這一招太狠,給他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老派們一氣之下,聚在一起,一致認為,再這樣給他們欺負下去,咱還有個屁活路,看來那句“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是真正的真理,就決定來個揭竿而起,推翻新人政治。他們雖然年紀大,經驗豐富,可手中的權力已經沒有,光憑經驗是打不過槍杆子的。第二年就給先克他們齊刷刷地鎮壓下去了。

如果按照這個權力格局進行下去,趙盾仍然沒有戲。那時可不像現在這樣,規定幾年一個任期,任期一滿就退下來,平時過著退休的生活,到老年活動室那裏打打麻將,只有到重大的節日時,再把你請過來,出席一下茶話會,讓人家記得原來你曾經是個領導人。那時可是搞終身制的。只要你能在那個位子上工作時,沒有出現過站錯隊、跟錯人的政治錯誤,你基本能夠在主席台上發表重要講話到死的那一天。現在狐射姑跟趙盾的年紀一個樣。按照常規來說,趙盾這輩子基本沒戲了。

可是,又出現了一個意外。

那時還有個德高望重的老家夥沒有回來。這個德高望重的老家夥就是陽處父。陽處父雖然沒有像狐偃和趙衰他們那樣有人氣,但這哥們兒當時的位子卻十分重要。他的職務是太傅,也就是晉襄公的班主任。從晉襄公的表現可以看出,這哥們兒絕對是個聽話的三好學生。

陽處父以前是趙衰提拔上來的(在晉國,趙衰雖然不是最拔尖的人才,但絕對是搞人際關系的大師),前段時間他出差不在家,因此沒有參與這次政壇的重新洗牌。等他回來之後,一看,狐家拿了頭獎。狐偃這哥們兒生前對他並不怎麽友好,而且狐射姑也是個牛哄哄的人,性格太過強悍,說不定哪天會利用職權把自己搞定,因此二話沒說,就對他的好學生說:“趙盾比狐射姑更加德才兼備。”

襄公一聽,老師都說趙盾比狐射姑強,那趙盾肯定比狐射姑強了。

於是,又舉行閱兵式。這次閱兵的結果是,趙盾當上中軍元帥,而狐射姑成了趙盾的副手。

晉國就這樣在一系列的權力爭鬥中,進入了趙盾時代。

趙盾當上頭號大臣不久,那個不斷在人事布局中暈菜的晉襄公也掛掉了。

老大一掛,就必須推出另一個老大。這次確立老大的權力由趙盾掌握。

趙衰雖然多次跟秦國打仗,但趙盾當時卻很想成立一個親秦的政府,因此就堅決主張立公子雍當老大。公子雍是晉襄公的弟弟,當時在秦國混飯吃。

晉襄公臨死前交代趙盾,讓夷臯當接班人。

可趙盾卻認為這個夷臯太新嫩,現在才七歲,剛到入學年齡,哪能做一國之主?大家不光要記得老大的遺囑,更要記得咱們的歷史,記得咱們的鄰居是誰。咱們的鄰居是秦國。而歷史已經告訴未來,只要咱們的老大一弱,秦國就會打進來。如果姬雍當老大,不但能讓國內穩定,也能跟秦國重新恢復友好關系,繼續把霸主事業開創下去。

但那個狐射姑不同意。雖然他也認為現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實在不宜讓一個小孩子當老大,那會很危險,但卻不同意讓姬雍同志回來。理由就是秦國現在是咱最大的敵人,哪能低下姿態去求一個敵人?不如讓姬樂同志回來。

他當場羅列了兩大理由。

但被趙盾全部一一駁回。

最後趙盾又很民主地問大家,到底是贊同我的意見,還是贊同狐射姑的意見?

大多數人都同意趙盾的意見。這些人都是政壇老鳥,別的本事不怎麽樣,但混官場的本事都精得要命,凡是誰的職務高誰的意見就正確,凡是誰的職務低,你千萬不要跟上去,你一定要跟上去,就一定會站錯隊、入錯夥。結果如何,不用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