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奠基人(第2/10頁)

依我而言,北魏之所以最終淪亡,有個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孝文帝將國都搬到了易攻難守的洛陽。以後我們還會知道,隋煬帝時期,楊素的兒子楊玄感,隋末梟雄李密(八柱國之一李弼的曾孫),都是跳進了洛陽這個美麗而致命的陷阱,致使功敗垂成,未能一舉而定天下。

既是如此,宇文邕作何選擇呢?很不幸,他沒能聽取三位大臣的正確意見,還是孤注一擲,準備攻擊洛陽。從這一刻起,這次東征的結局,就已經注定。

該年八月底,北周軍隊連克河陰、武濟、洛口,焚燒黃河大橋,切斷南北交通,隨即大軍圍攻河陽城,未幾攻克南城,包圍中潬城(河陽有南中北三城,中潬城為中城)。而後,北周軍隊就遇到了麻煩,在此,北周軍隊連戰二十余天,未能攻克。宇文邕見此,率軍攻擊金鏞城,東魏守將獨孤永業頑強抵抗,宇文邕進攻再次受挫。不久後,北齊大軍南下增援,宇文邕又已患病,無奈之下,只能放棄此次東征,水軍縱火焚燒船艦,退回關中。

這是一次從一開始就注定失敗的嘗試,但是,這次失敗至少教給了宇文邕一個道理——不要輕易去碰洛陽。

最強臥底Ⅰ——臥自己的底!

公元576年九月,宇文邕意圖卷土重來,再次討論東征事宜。

會上,宇文邕總結經驗教訓,認為北齊腐敗已極,戰則必勝,前次失敗,一是自己患病,二是戰略目標錯誤,所以,這次要集中兵力攻打晉州。

在宇文邕慷慨激昂的講完之後,底下卻一片愁雲慘淡。兩年時間連續發動兩次總攻,確實不是鬧著玩的,搞不死對手,就有可能把自己折騰完蛋;更何況,上一年的出征徒勞無功,說明北齊雖然腐壞,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也沒想象中那麽容易對付。因此,宇文邕迎來的,是一片反對之聲。

然而,宇文邕決心已定,放下狠話,不聽此令者,軍法論處,決議遂定。

十月四日,宇文邕正式發動了東征。同樣的,楊堅同志此次也參加了會戰,跟宇文盛和宇文亮一起,作為右翼軍的統帥,隨軍出征。

就在北周軍隊大軍壓境之時,北齊方面什麽情況呢?晉州方面,原本守將本是名將張延雋,可惜,在此之前,由於北齊官場的逆淘汰制,張延雋終於被弄臣家奴們擠走,而如今的晉州,終於成了一灘爛泥。

很快宇文邕就進駐了晉州,並派軍駐守各處要道,於是又派王誼率軍攻打平陽(此是晉州首府,今山西省臨汾市)。為了速戰速決,宇文邕每天都親臨戰場督戰,北周方面也是開足馬力狂攻,北齊軍隊漸顯不支,侯子欽和崔景嵩相繼投降,十一月二十七日淩晨,北周將領段文振手持鐵槊,率數十人登城,跟崔景嵩裏應外合,瞬間在尉相貴的住所生擒了此公,於是平陽已克。

在晉州的戰事如火如荼之際,高緯同志在幹啥呢?答案是,在十一月十一日,高緯正和他的愛妃馮小憐,於祁連池圍獵呢,可是逍遙自在的很呢。那邊晉州的求援情報一封接一封的送到祁連池,一天之內,快馬相繼,結果碰到了什麽情況呢?高緯的寵臣高阿那肱同志表示:“你們瞎嚷嚷什麽東西?沒看見皇帝正快活呢嗎?打擾了皇帝雅興,你擔待還是我擔待?邊境部隊小小接觸,這不是正常的嗎?有啥好這樣著急忙慌跟死了娘一樣的?”

結果,終於,某天晚上,平陽陷落的奏報送到了祁連,高阿那肱同志,這才把情報送給了高緯。此時高緯正要離開,卻只見馮小憐意猶未盡,連聲嚷嚷,不盡興啊不盡興,咱再打一圍吧。高緯當即表示,有何不可?OK啊……

如此這般,當高緯終於率軍南下時,平陽已經落到了北周之手。

當然咯,高緯這麽不著急,也是有道理的,因為他的軍隊剛剛迫近平陽,宇文邕同志,卻起了撤軍的念頭,目的是避敵鋒芒。當然有反對的,宇文忻和王弘都表示反對,認為都已經到了這了,就不應該再撤了。結果宇文邕的態度是,兩位愛卿說的都很有道理,但是,咱還是撤吧……

於是,北周留下了梁士彥,交給他一萬精銳,讓他駐守平陽,余者撤退。

倒黴催的梁士彥就這樣被推向了風口浪尖。北齊軍隊開始攻城,日夜不停,狂攻不止,梁士彥率軍奮力抵抗,但仍然很難頂住北齊軍狂風驟雨般的反撲,瞬時之間,平陽的防禦工事便已蕩然無存,城樓墻垛幾乎全被鏟平,殘存下來的城墻,只有六七尺多高(古時三尺為一米,城墻只有兩米多,可見形勢有多緊迫)。於是,經常性的,北周和北齊軍隊需要通過短兵器肉搏來爭奪陣地,而雙方的騎兵也時常來回拉鋸,北周軍隊苦苦等待援兵,卻連影子都看不著,軍心開始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