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渣家族(第2/8頁)

高歡的算盤,倒是想圍城打援,想著我圍你的城,你不能不來解圍,你要是來解圍,就正中我下懷——如果你不來解圍呢?那確實比較難辦,那就破城唄!

然後呢?然後先是高歡的A計劃宣告失敗——宇文泰根本沒理他;緊接著,B計劃同樣失敗——因為高歡很不幸,碰到了名將韋孝寬。

這是一場精彩的見招拆招的比武:

第一回合:高歡在城南築土山,意圖居高臨下,韋孝寬就在城內碉堡上修碉堡,你山築高N米,我的碉堡就修高N+1米,反正比你高就對了;韋孝寬勝!

第二回合:一計不成便生二計,高歡就派人威脅韋孝寬,等著我挖地道來對付你哦。說到做到,高歡立即派人挖地道,而且連挖十道。韋孝寬不甘示弱,你挖我也挖,你挖地道,我挖地溝,當時便將地道切斷,並派人駐守,等到東魏士兵好容易挖到前頭,早有西魏拿著刀等候在此……此外,西魏軍準備了大量火柴,只要發現東魏潛伏在地道,就把火柴點火,扔進地道,然後用皮風箱拼命鼓氣,只需發動一次,東魏士兵就成一堆焦屍。這次的勝者,韋孝寬!

第三回合:二計不成生三計,東魏改用“攻車”撞城墻,勢大力強,眼見不守,韋孝寬便在城墻外掛幔帳,化解“攻車”力量。東魏便用松枝、麻杆綁到長杆上,點火燒幔帳,意圖連幔帳帶碉堡,全部燒毀,韋孝寬便將鐵鉤也系到長杆上,待其火杆出動,便用鐵鉤將其割斷。這回合,依然是韋孝寬勝!

第四回合:三計不成生四計,東魏再挖地道,在墻外繼續挖掘二十道,用木柱支撐,而後放火焚燒木柱,城墻眼見即將崩塌,此時,韋孝寬在城墻崩塌處,用木柵擋住,東魏士兵仍是無法攻入。毫無懸念,韋孝寬勝!

第五回合:……韋孝寬勝!

第六回合:……韋孝寬勝!

……

所有回合:韋孝寬勝!

這次玉璧之戰進行了五十多天,高歡想盡了一切辦法,仍然無法逾越韋孝寬的防禦,東魏士卒傷亡七萬人,而高歡自己也精疲力竭,舊病復發,無奈退兵。

公元547年正月,高歡病逝。

接替高歡位置的,就是那位逼奸李昌儀的高澄。高澄繼續對西魏的攻擊,這次由高嶽指揮,進攻潁川長社,碰到的對手是王思政,結果是——失敗。不僅失敗,連大將慕容紹宗(就是當年勸爾朱兆別放高歡走的那位)也因此陣亡。最後,高澄親自率軍十萬,對長社發動總攻,王思政總算被擊敗。

當然,高澄也沒什麽可得意的,因為,王思政手裏的人馬只有八千而已,城破之日,只剩下三千,而且,自始至終,沒有一人背叛。

當然,於高澄而言,真正重大的事件是,他上台之後,引發了中國歷史的一次巨大動蕩——東魏將領侯景先投降西魏,後投奔南梁,最後發動叛亂,並因此導致了南梁帝國的滅亡。

侯景之所以會叛變,歸根結底,一個原因——高澄太弱,而侯景太強。

具體說,太弱的高澄害怕控制不了太強的侯景,太強的侯景恐怕太弱的高澄對他動手,於是,侯景只能三十六計走為上。

跟高歡相比,高澄當然不值一提。只說一點,高歡對待傀儡元善見,向來恭恭敬敬,而高澄呢,從來都趾高氣昂——甚至,有一次高澄還揍了元善見三拳。

為何如此呢?很簡單,高歡認為自己操控元善見綽綽有余——一個自信的人,從不需要大吼大叫。而高澄就不同了,由於元善見也非善類,生的一表人才不說,還勇力過人,據說可以抱著石獅子跳過皇宮圍墻,又據說箭術非凡,百發百中,還據說喜好文學,態度從容,如此人物,草包高澄見了就心慌,心慌之下,除了表現得強勢一些之外,還能怎麽來掩飾自己的膽怯呢?

由於高澄的這種態度,權臣和傀儡的關系終究處不下去了,於是,接二連三的,發生了一系列宮廷事變。狂暴的高澄一次又一次鎮壓了不滿,但是,終於有一次,他為自己的狂暴付出了代價——命喪黃泉的代價。

事件的主人公叫做蘭京,是南梁徐州刺史蘭欽的兒子,此公被俘後,便被高澄發配去了廚房,當了奴隸。當時蘭欽也是連連請求讓兒子歸國,蘭京自己也是多次當面請求,但是,高澄的態度是什麽呢?每次,蘭京一請求,他就拿著大棒痛毆蘭京,還威脅說:“你再求,我就殺了你!”

蘭京生氣了,一個魚死網破的計劃在他腦中成型。

某一天,高澄跟幾個親信屏退左右,秘密開會,討論元善見的禪讓事宜。此時,蘭京端著食物進了屋,高澄讓他出去,然後,他就對著左右,旁若無人的說道:“我曾夢見這位奴才用刀砍我,早晚我要殺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