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身登九五(十一)

在燕王回京之前,擁護新帝登基的風潮是滔滔不絕此起彼伏,可在劉毅回府之後京城卻是陷入了短暫的安靜之中,原因無它,所有人都在等候著燕王最後的決定。劉毅在與不在對朝中百官而言亦是兩種不同的狀態,雖說此次燕王凱旋而歸與幾位老大人一道同行已然將他的態度表露出了幾分,但在此時卻很少有人願意為尊者所諱之事。

與王府之中的悠閑日子劉毅只過了三天,便一如既往的執行起了他出兵之前的作息時間,離京近一年雖說在戲志才和劉桓的打理之下一切都是井井有條但很多事情亦要待燕王才能決定。當日西域使團回歸劉毅已經出京南巡,後因大戰又起很多的外邦使節都未能見到大漢燕王一面,他們之中的不少都在京城驛館之內常駐了下來,在與長子的溝通之中對於外交之事朗生曾有過關於領事館的描述,雖然當時並未說的太過詳盡可劉桓借鑒於此加上自己的理解也做的很有規範。

漢末天下大亂,西域都護名存實亡,各小國亦是動亂紛爭,可在劉毅明確表示出了要重建大漢西域都護的意思之後,便在他與曹操劉備大戰之時西域各處也出現了一段平靜時期,不要說各個小國之間少有攻伐之舉,便是強如匈奴鮮卑也停下了對之蠶食的步伐!前者是在與大漢的互通有無之間得到了極大的利益,對劉毅的了解更為深刻,燕王一言既出就算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動作於夫羅亦不敢輕舉妄動,當年此人不過一州之地,士卒數萬就能有奔狼之捷並州之勝,如今橫跨數州帶甲百萬誰還敢捋劉毅的虎須?至於後者則是因前番之會燕王痛打別列古納台兄弟將大漢的強勢態度表露無遺,劉毅並未掩飾自己的實力,燕軍的強悍亦令鮮卑人心存忌憚,自不會獨力與之為敵。

其府不設、其兵不出,但憑片言只語就能讓兩大勢力噤若寒蟬,這已然將燕王的威勢顯露無疑,隨著此次大勝的到來,對西域諸國而言能否與大漢與燕王拉近關系已經成了他們將來立國的根本!因此哪怕在京中待的再久他們也絕不願放棄能夠覲見劉毅的機會,而在北平一待年余他們對大漢的富強與軍事的強悍更有了深入的了解,尤其是燕王的性格,大有當年衛、霍之風,從其對鮮卑的態度便可見一斑。

此次燕王大勝回京對這些使節來說亦是難得的機會,倘若能先行得到燕王的接見無疑將是一種極大的榮耀。不過劉毅的那種大國心態是根深蒂固的,外交之中實力決定一切,所謂的平等亦要建立在此基礎之上,以如今大漢的興盛朗生雖說不太會看輕這些小國可必要的風範卻是不能或缺,大漢燕王以後的一國之君又豈是想見便能見的?

如今荊襄豫州二處戰局仍在延續之中,尚需坐鎮北平的劉毅掌控全局,方剛回京對於一年以來各地的政事他也要聽取各方官員的詳細匯報。對那些地方大員來說給燕王匯報治政民生可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從一縣之地到如今手握天下劉毅熟悉從基層到高層的幾乎所有環節,燕王一向不怕底下官員犯錯但對欺下瞞上之舉卻是處罰極其嚴格,且隨著地位日增他的威勢也是日漸濃烈,很多官員在給燕王匯報之後都有汗出如漿的感覺,並非劉毅嚴厲而是畏上向為華夏之傳。

與以往不同之處在於這一次燕王聽取各地的匯報以及陳群等人的總結都有世子劉桓在座,更是會刻意考量世子對各地政事的看法,對長子燕王顯得很是嚴格,一來是給劉桓施加一些必要的壓力,二來亦是在做出某種宣示,以免有些心懷叵測之徒利用燕王諸子的勢力。不得不言在自己離京的這一年時間劉桓成熟了很多,不但性情更為沉穩大氣對各地行政利弊亦可一陣見血,對此朗生面上不表心中還是頗為欣慰,看來日後還是要讓長子能有多多獨立擔當的機會。

忙完這一切之後劉毅才開始處理各國使節之事,他的第一步便是接見西域使團的有功之臣,對向朗、黃慎、班子明等人皆是贊賞有加,尤其是黃慎黃謹之,他與貴霜帝國緹娜公主的親事也由朗生一言而決。此三人皆被燕王加縣候之位並賞賜金銀極豐,余者亦各有所賞,一時間能夠參與此次西域之行的眾人便成了京中羨慕的對象。

對朗生來說西域使團的此次出行對大漢是有著很大功績的,拋開外交諸事不談有兩樣事物的引入便能對後世影響深遠,一為棉花,二為辣椒,一穿一食都能運用在大漢的民生之中,如今在劉桓的安排下這兩種作物已經在燕地開展了實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衣食住行乃是民生最大所在,劉毅亦要從根本著手來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

當然燕王也不會忘了對西域使團諸人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一次的目標更遠,他們的足跡將到達西亞北非甚至是西歐一帶,在這裏便是劉毅也只能給出大概的方向而無法描述太細了,不過他相信憑借手下諸人的努力一定可以為今後大漢的擴張開辟出一條明確的道路,天下一統之後似大食、大秦包括羅馬帝國在內都會成為劉毅的目標,有一個統一的基礎穩固的大漢在手,他的制霸之心亦隨之更為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