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推波助瀾(第2/2頁)

相對另一個時空之中的曹操,今世的劉毅顯然能更為集思廣益,且對於賈詡郭嘉戲志才這般大才而言,他們能夠在主公身上感受到一種發乎內心的真誠與信任,而這種信任才是其最為需要的,哪怕意見會有所不合甚至為此激烈爭論亦不會影響君臣之間的相交,劉毅是最為公私分明之人。因此此時的賈文和並無半點韜光養晦之意,而是竭盡所能的為燕王大業盡忠竭智,其長子亦與世子過從極密!文和口中不會明言,但僅以眼前而論他的立場是在向著世子劉桓傾斜的。

燕軍養精蓄銳兩年之後全線出擊,劉毅此番的敵人乃是他在漢末最大的敵手曹操,這場大戰乃是雙雄之間第一次大規模的正式交手亦對天下的走向影響深遠,在劉桓看來這要在此戰之中父王可以戰而勝之穩定漢中奪取青兗之地便可稱完勝,到那時占據大漢大半江山的劉毅顯然就有了稱帝的雄厚基礎!新君登位更會讓父王的聲名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燕王再如何權傾天下亦不能與大漢皇帝相比。

劉毅大漢宗室的身份使得其比曹操等人更能名正言順的登上象征天下最高權力的天子之位,但就他在燕地的影響而言無論在朝在野他的登基都不會產生太多不良的影響,而在天下一統之前他並不願因此而給與南方三雄任何的可乘之機,因此此事便是一拖再拖。早在此次雙雄會戰之前張虎賈詡郭嘉等人就有過這方面的商討,亦是稍稍露出了推動燕王繼承帝位的意思,而他們畢竟是外人,相對來說世子劉桓無論身份地位都是最為合適的,且燕地宣傳機構亦在其手中。

有些事情可以說不可以做,有些事情卻是可以做不可以明說,劉桓推動此事便是做得頗為隱晦且極有分寸,父王的心意他是知道的,劉毅不會去在意他行事有著自己的見解,但他並不希望因為此事給父親留下不好的印象,須知他的一切動作最後也必然會被其得知,天耳的力量絕不可輕忽。因此此時的一切還是停留在宣傳領域的造勢,比如在北平城中便有兒童歌曰“西頭漢、東頭漢,而今興盛往北看,潛龍升,國運起,尾後開叉人人盼。”

三國演義之中便有一些讖語的描寫,最著名的莫過於那句“代漢者,當塗高也。”袁術便是字公路正對應那個當塗高因此才有稱帝之心。小說之中的原委如今已經難以稽考,可漢末之人對這些還是極為信奉的,小兒之言亦往往含有深意!這西頭漢無疑是指漢高祖定都長安,東頭漢則為光武中興遷都洛陽,興盛往北看更是明示北平,尾後開叉豈不正是一個燕字,於此處劉桓手下的一幫幹才亦是殫精竭慮。

而作為此時大漢的文樞所在,天下士子聚集之所幽州書院便更成了世子極為看重的宣傳陣地,隨著此處名聲的越來越響它漸漸已然能夠決定天下主流輿論的走向。而自劉毅當年建立幽州書院之時他的學風就有著頗為開放的特點,學子們可以在書院之內縱論時事而不受太多的拘束,對此無論是劉虞還是蔡邕孔融等人都頗為贊賞。如今天子去世已有將近三年,始終未有繼承其位之人,這在華夏歷史上都是極為少見的,越是亂世漢室就越需要一個強大的帝王為其掌控方向,而自之前種種揚大漢聲威之舉觀之,唯燕王劉毅才有擔當此任的資格。

漢中戰局扭轉,劉桓心中的忌諱至少去了八分,推動父王稱帝的舉動第一處陣地他就選擇在了幽州書院,在此必要造足聲勢,讓天下士子都能以之為正統至少不會抗拒,待此戰捷報不斷傳來更會越為深入,相比等到父王凱旋之日他為此事所做的前奏亦可功德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