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 擾敵之計

文官治政、武官治軍,所謂人盡其用是一句高度的總結之言,在劉毅看來,用人的基本之道還在專才專用,在後世對於人才的要求往往是一專多能,那是社會經濟高度發展之後的一種自然需求,但在漢末顯然並沒有如此之高的標準。除了那些史上留名的文臣武將之外,劉毅在人才的培養上是非常注重專業技能的,幽州書院、幽州武院、農事處之下的培訓班,器具所之下的作訓處,這些機構在人才的培養上各有側重,文、武、農、工四個方面構成了燕地人才培育的基礎。

當一個領域之中有了眾多的專業人才的之後,它的發展才能變得更為迅速,眼下燕地各業的興旺已然證明了劉毅看法的正確,在燕王治下不但軍功卓著者能夠收獲豐厚的賞賜與社會地位的提高,在各行各業可以做出突出貢獻的專業人才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宣傳喉舌發展起來之後,劉毅就能更好的掌握和引導民間的價值取向。

這些專業人才會構成燕地各行各業發展的雄厚基礎,但蛇無頭不行,一個極具才幹的領導者是不可或缺的,對他們的要求就不僅僅是專業了,在此處張虎便是最好的模板。當然似子才這般的大才更多是可遇不可求的,劉毅也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能似他這般全面,此時競爭機制的引入就顯得極為關鍵了,在具體透明的制度保證之下人人都可以看見那條通往更高地位的道路,更清楚想要到達那個高度需要具備什麽樣的素質,而往往在競爭之中就可以發揮出自身最大的潛力。

當年水鏡先生向劉備舉薦諸葛亮曾說過這樣的話,石廣元、孟公威、徐元直三人皆乃良才,各有所長,但惟獨孔明獨觀大略,還在三人之上。這大略二字用的精妙,道出了高級人才所應該具備的素質,所謂大指的乃是心胸寬大,知識博大,眼光遠大;而略並不完全是簡略的意思,身居高位,需要考慮處理的事情會越來越多,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事事求全的結果多半便是事事不全,抓住事情的主要方面分配最大的精力,不要在細枝末節之上過多糾纏才能保證自己發揮出更高的效率!對於麾下的高級人才包括自己在內劉毅便是如此要求。

一個強大的國家必然要在各個領域之中都擁有眾多的優秀人才,這些人才之間本身並無輕重,但在亂世征戰之時軍事人才的重要性無疑便是更為突出。此時在燕地除了似幽州並州這樣的戰略後方之外,徐州、冀州、司州獨擋一面之人都有著極為出色的軍事才能,甘寧、趙雲本就是燕軍大將,而張虎的全面更不用說!必須先要保證領地的安全穩固才能談得上之後的發展,在亂世中沒有強大的武力作為保證其余的一切都是無本之末,或者是一場辛苦到頭為他人作嫁衣裳。

相比於平州並州等大後方,前沿諸州的一州刺史職權就更為寬泛,簡單來說便即是最高的行政長官又是州中所有軍隊的最高統帥,集軍政和人事之權與一身,乃是真正的封疆大吏位高權重。而之所以將權力如此集中與一人之手劉毅的目的便在讓其行使的效率達到最高,這裏不用去評述集權與民主的好壞優劣,單比效率集權要遠遠高於民主,這些州郡處在戰線的最前沿,隨時都有可能遭受敵軍的打擊而變成戰場,此時就要求一州軍政長官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做出最為準確的反應與動作,而手中沒有巨大的權力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權力產生腐化,絕對的權力產生絕對的腐化此乃至理名言,因此一套完備的官員監察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天耳內耳擔當的正是這個職責。絕不是劉毅對兩位兄弟與張虎信不過,倘若真的如此這世上還有何人可以讓他相信?但要想長治久安就必須有強有力的制度作為保證,其實反過來思考一下良好的監察制度對於官員本身而言也是一種保護,可以減少他們犯錯誤的機會,亦可使吏治清廉政令通達。

對於如今的戰局在劉毅腦海之中當然會有整體的規劃,最佳結局莫如此戰過後長江之北就能盡數收入囊中,他也會竭盡全力的向著這個戰略目標努力,而單從軍事角度而言眼下刺史制還不夠完善,一州之地地域寬廣,一旦軍情有變消息的蔽塞肯定會讓燕軍的動作有所緩慢,且戰場之事也會牽扯管理者極大的精力與此間,如何能夠改善這個問題,後世那種軍區制度就頗為值得借鑒,靠前將前線諸州劃分成數個戰區,保證其擁有強大的機動兵力和充足的後援,這不但可以使得戰術動作和各方之間的協調會變得極為靈活也更能方便自身對於部隊的指揮,畢竟軍政一體只是權宜之計二者最終還要分開。

這個設想劉毅已然初步和郭嘉賈詡等某臣及幾員大將有過溝通,以燕軍此時的兵力規模一個戰區控制在十萬左右的兵力其中包含不少於兩萬的騎兵應該是最佳的配置,而對於戰區的地域劃分和各個戰區大將的人選也已經進入了日程之中,龍驤軍統領徐晃乃其中之一。一旦這個規劃付諸實際,二將軍甘寧將會致力與飛虎軍中,而趙雲亦將專注騎軍的指揮,兩個兄弟一為海軍總司令,一為騎軍總司令,加之一定的爵位,當是各得其所,亦能體現出燕王對兄弟的信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