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建昌之盟

相比於曹操的受困巴西,此時兵臨定周城下的孫策周瑜顯然要順利很多,不過在三雄之中,此時最為志得意滿的卻還是揚州劉備,關羽、張飛以及黃忠三路大軍齊發,一一拿下了建昌、建成與南城三處,且在與山越軍的交戰交戰之中幾員大將都貫徹了主公與軍師之前定下的方略,那便是攻心為上,攻城為下!這句話的始作俑者便是被劉備認為言過其實的馬謖馬幼常,而也正是因為這句話諸葛亮用之與南蠻孟獲之處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此後他待馬謖更是不同尋常,甚至視為親子,可惜街亭一卻讓馬幼長成了一個可以與趙括相提並論的人物,孔明追思先帝之明的同時亦不得不為了明證軍法而揮淚斬之!

以後世的觀點來看,馬謖是在錯誤的時候被諸葛亮用在了錯誤的地方,他本就是一個純參謀型的人才,用之以出謀劃策,制定戰略戰術才是發揮其所長的最佳位置,但統軍大將卻是他不能擔當的。也許諸葛亮對馬謖的運用有著歷練他的意思,可最後的代價卻是難以承受的,那不僅僅是馬幼常一個人的悲劇,更是整個蜀漢的悲劇!

如今號稱“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馬良尚且年幼,馬謖自然也不會投效在劉備軍中,但諸葛亮所提出的這個戰略卻與另一個時空之中的馬謖不謀而合,對付異族這的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法,劉毅之與烏桓匈奴雖未明言可觀其用兵設謀也都是體現了這一宗旨!郭嘉當年前往長安會見馬騰更是明確的說出了此語,只是馬騰雖是照此施為卻尚嫌不夠徹底,否則縱有司馬懿之謀怕韓遂想要做反也非易事。

關羽生擒建昌宗帥王定,張飛則是設伏拿了建成宗帥代宇,皆是以禮相待並未有任何的惡言相向,而之後劉備與諸葛亮的到來更是合作無間的將此二人盡數收服並以代宇為使者前往廬陵相見如今山越之中勢力最為強盛的宗帥群丹,請其派出使者來與劉使君共商相處之道,為了表示揚州刺史的誠意,關張黃三路大軍都在得勝之後停下了進攻的腳步,而副軍師陳登陳元龍更是隨著代宇親自前往廬陵。

三國之中劉毅最為看重的雙雄便是曹操與劉備,而前者無論是用兵還是謀略都要勝過後者,劉備唯一能與曹操相抗的便是識人用人的眼光,在此處二人也有著很大的不同,曹孟德求賢若渴,但在真正決策之時卻是“假眾人、真主張。”他所決定的事情往往都是自己在心中謀劃已定的了,只不過借用旁人的口舌說出,倘若與他意見相左他便不會加以采納,這一點尤其體現在赤壁之戰之中及其後!

在劉毅看來,曹操骨子裏還是一個極為自傲之人,當然他也有著驕傲的本錢,但個人的信心一旦膨脹起來就會讓他難以聽得進去別人的意見,恐怕在孟德的心中,永遠都是自己的想法才是最為準確的,這在他勢力尚弱之時還能加以抑制,可在其逐漸位高權重之後它的害處就明顯的體現出來了,賈詡的兩條意見未被他采用便是明證,就算在演義之中當程昱質疑黃蓋投降的誠意之時,曹操反而費了很大的唇舌加以解釋,看似他的所見高人一等卻不知已經陷入了周瑜的算計之中!而程昱等人的不再進言很可能便與他們了解曹操的性格有關!

曹操的麾下不乏謀臣勇將,卻是少了一個像戲志才田豐這般剛直的諍臣,沒有人會在他的面前拼死堅持自己的主張,這對一向有愛才之名的曹操而言無疑是一種悲劇,天生多疑的性格造就了這個亂世奸雄,可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他終究難以一統天下,憾甚!

論雄才大略劉備顯然不及曹操,不過在漢末群雄之中他也算是了得的人物。而說起知人善用人盡其才他卻還要在宿敵之上,諸葛亮、法正、龐統、魏延都在劉備的手下得到了重用,而他能夠給予麾下大才的信任還要遠遠勝過曹操,且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孟德無法與之相比的優勢,就是大漢宗親的身份,這一點更是極為重要,看看劉毅今世對這個身份的運用便知它在爭霸天下之時會起到如何的作用!

後世對三國這段歷史極為感興趣的劉毅最大的疑惑就在關羽的出兵!那一戰可是雲長人生的頂峰,威逼襄樊,水淹七軍,活捉五子良將之首的於禁於文則,令得曹操都要遷都以避其鋒芒,可此時劉備哪裏去了?諸葛亮所謀劃的隆中對兩路出兵之法為何沒有得到有效的貫徹?莫非劉玄德以為單憑關羽這一路荊州偏師就能起到興復中原的作用?結合其之前的眼光表現,顯然這並不是劉備的正常發揮!

其實按照史實而言,關羽出兵的時機是極為正確的,此前曹操治下剛剛發動過大規模的民變,且有多人都派人前來荊州連接威震天下的名將關羽,而同樣是之前不久,劉備剛剛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蜀中正是氣勢如虹之時,軍心士氣皆已經到了頂點!能夠讓他按兵不動的原因只有兩個,一是從未想過要在此時出兵,二便是經過漢中之戰的他急需修養生息,前者顯然不切實際,劉備可向來都是以興復漢室為念的,況且其時他也是年近六旬的人了,再不奮起之後還能有多少機會?倘若是後者,他完全可以下令關羽等待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