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落難公子】(第2/2頁)

被孤立什麽的根本不存在,周維烈在學校的人緣出奇好,不管是老師還是同學都對他照顧有加。一方面是看在周赫煊面子上,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他年齡太小,洗衣服之類的雜活經常有同學主動幫忙。

大概過了半個月,周維烈的零花錢就用完了。只有每周一三五的早晨可以吃雞蛋,周末再去梅貽琦家打牙祭,其他時候都被迫接受了學校那豬食一般的飯菜。

拉了兩回肚子就習慣了,周維烈已經學會了敲碗篩石子的技能,酸得像醋一樣的米湯也甘之如飴。只可惜油水太少,見什麽吃的都饞得流口水,每天都處於半餓半飽的狀態。

這時候,貴人出現了。

又是一天放學,吳宓站在教室門口喊道:“維烈,快過來!”

“吳叔叔。”周維烈恭敬問候。

吳宓勾著周維烈的肩膀,笑道:“走,叔叔帶你吃好吃的。”

周維烈下意識的咽口水,說道:“等到了重慶,我再回請吳叔叔。”

“到時候讓你爸請我,反正我不會吃虧。”吳宓開玩笑道。

整個抗戰期間,吳宓是西南聯大的頭號大款。此君來昆明時剛剛離婚,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而且兼職多多,每月能有六七千元的收入。他天天下館子,甚至同時請三個關系曖昧的女士一起吃聯誼餐,日子過得不要太瀟灑。

吳宓非常討厭教授們的種菜行為,陳岱孫開墾的兩塊菜地就在吳宓屋外,天天把他吵得不行——“自晨至夕,皆在宓窗外伏地種菜,宓殊厭恨之”。

沈從文的收入也很高,但他的錢都用來買陶器和書籍了,請學生汪曾祺下館子也只吃一碗米線。

吳宓跟周赫煊的私交頗深,經常被梁啟超拉著在清華園一起打麻將,他還被周赫煊請來做了《大公報》副刊半年多的主編。有段時間吳宓從國外歸來,住在天津三樂堂整整半個月,維烈這小子跟他也是很熟的。

一大一小,兩人下館子,足足點了三菜一湯,豐盛到近乎奢侈。

周維烈就像是幾天沒吃飯的叫花子,狼吞虎咽的吃了三碗米飯,把桌上的幾盤菜風卷殘雲般幹掉,最後幹脆把飯倒進菜盤裏滾油水。

吳宓搖頭苦笑:“你爸也是狠心,好好的日子不過,非把你扔到昆明這鬼地方受窮。以後嘴饞了,就來找你吳叔叔,肯定讓你吃飽吃好。”

“謝謝吳叔叔,”周維烈把盤子裏的最後幾粒米飯夾到嘴裏,擦嘴道,“我明白我爸的意思,他是讓我見識一下中國的真面貌。”

吳宓笑著說:“喲,你還挺懂大道理的。”

周維烈道:“以前在天津和重慶的時候,爸爸也經常給我說這些,但當時都半懂不懂,現在終於切身體會到了。”

“能體會就好,你很有前途。”吳宓點頭贊許。

周維烈說:“我正在考慮,是不是該轉專業,去學物理、化學或者是機械。”

吳宓問道:“你數學那麽好,轉專業做什麽?”

“數學對國家沒什麽用處啊,”周維烈道,“自開學以來,我們班已經有兩個同學轉系了,另外幾個同學也有這樣的打算。”

吳宓斥責道:“誰說數學沒用?數學是所有自然科學的基礎,它能帶動其他理工科的發展。”

周維烈嘀咕道:“華教授也這樣說,上周還給我爸寫了封信告狀。”

“你現在的任務是安心學習,不要胡思亂想,知道嗎?”吳宓嚴肅道。

“知道了。”周維烈有些郁悶。

吳宓不是唯一給周維烈改善夥食的,但凡條件允許,許多教授都會站出來幫忙。比如沈從文,基本上每個月都要請周維烈下兩三次館子,或者讓老婆張兆和給維烈做酒釀雞蛋。

酒釀雞蛋是張兆和的拿手好菜,用朱自清的話來說,那簡直是世上最鮮美的食物。

開學第二個月,費正清作為美國特使訪問西南聯大。這位老兄跟周赫煊就更熟,以前但凡是來天津,費正清兩口子都住在周家,還在上海周公館住過幾個星期。

費正清得知了周維烈的情況,立即請這小子去吃大餐,還留下了200美元的紅包。

費正清在回憶錄裏寫道:“中國人有兩種極端的教育子女的方式,一種是溺愛,恨不得把所有的一切都給後代享受;另一種是讓孩子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周赫煊先生的選擇我不敢苟同,因為他的兒子正在發育的關鍵時期,不應該每天處於半饑餓狀態。但不可否認,這種培養方式非常成功。我和當時只有12歲的周維烈有過一次深談,他的思想比許多成年人更為成熟。他表示自己以前只關注數學,而進入西南聯大以後,開始關注社會政治問題。或許正是這一時期的思想轉變,才會促成他後來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