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賭徒】(第2/2頁)

有句古話說“肉食者鄙”,其實肉食者並非真的鄙,而是他們身在高位,考慮得更多,不如周赫煊這些民間人士那麽瀟灑而已。

常凱申不但在經濟和外交上有準備,在文化和軍事上依然如此。

文化方面,他不敢高呼抗日口號,但卻發起了“新生活運動”,無非是想要提高國民素質、提高兵員素質,只可惜被各地官僚把經念歪了。

而在軍事方面,常凱申積極尋求與德國合作,得到德國的許多軍事支持,比如引進兵工廠生產線、邀請德國教官訓練士兵等等。同時,常凱申知道中央軍校(黃埔軍校)已經爛掉了,所以他另起爐灶,開設了“廬山軍官訓練團”。

“廬山軍官訓練團”表面上是為“剿匪”而設,但最終目的是培養抗日軍官,從訓練團的口號就可以看出來。本來,“廬山軍官訓練團”的口號只有三個,即受傷不退、被俘不屈、受命不辱,但常凱申又特意加了一個口號叫“臨難不苟”。

“臨難不苟”這個口號,明顯就是專為對付日寇而加的。因為紅軍一向優待俘虜,根本沒有臨不臨難的說法。

可惜常凱申看得清楚,實際做起來就很糟糕了。他明知道上海不可能堅守,卻又舍不得放棄,費盡心思的鞏固上海防禦,希望堅持到列強幹涉那天。

常凱申的心思很好理解,歐美列強超過七成的在華利益集中於上海。如果能堅守上海兩三個月,列強說不定就會武裝調停,中日全面戰爭就有可能打不起來。

說白了,常凱申對列強還抱有一絲幻想。

然而搞笑的是,常凱申是非常不信任洋人的,在他眼中洋人都是王八蛋,這家夥屬於極端的民族主義者。

常凱申這個人,從頭到尾都充滿了矛盾。在很多時候,他對局勢看得非常清楚,也料到了各種糟糕後果,但他又抱著賭徒的心理,認為事情會朝著好的那一面發展——比如悍然挑起中原大戰,那就是常凱申的一次豪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