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全新版本】

百代唱片公司。

周赫煊走進錄音棚時,裏面的伴奏樂隊和伴唱團早就到齊了。

聶耳熱情地介紹說:“周先生,這些都是英租界工部局交響樂隊的朋友,總指揮陳烈先生,大提琴手張簧先生,鼓手江濤先生,長號手譚光友先生……”

“你好!”

“你好!”

周赫煊走過去逐一握手,雖然是英租界工部局交響樂隊,但成員全部由華人組成,其中樂隊總指揮是個菲律賓華僑。

跟伴奏樂隊寒暄了幾句,聶耳又介紹說:“周先生,這是兒童伴唱團的領唱周璇小妹妹,這些是英租界工部局兒童合唱團的小朋友。”

“小妹妹你好。”周赫煊笑道。

“周先生好。”周璇仰頭望著周赫煊,眼神好奇中又帶著點崇拜。

眼前的小姑娘周璇,就是那個“金嗓子”周璇,只不過此時還不滿14歲。而其他合唱團的小家夥,年齡大約在10歲到13歲之間,都穿著整齊的樂隊服。

聶耳拿著歌曲全譜說道:“周先生,開頭這段你來唱。到了‘九一八,九一八’這句,由周璇小妹妹領唱,‘從那個悲慘的時候’則改為小朋友們合唱。咱們先不正式錄音,你跟樂隊、伴唱團先排練磨合一下。”

周赫煊想了想,建議道:“聶先生,你看這樣如何?在我正式開唱之前,前奏當中再加一段,由周璇反復吟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三遍,第二遍比第一遍情緒更加激烈,到第三遍時轉為壓抑和悲傷。”

聶耳仔細琢磨片刻,點頭笑道:“周先生的想法很好,我需要修改一下前奏的編曲。”

“沒問題。”周赫煊只是提建議,具體的操作得交給專業人士。就像在倫敦創作歌曲《我心永恒》,他也只是提出想法,細節全靠音樂家來完成。

聶耳的動作很快,分分鐘就搞定。他讓樂隊演奏了幾遍前奏,似乎覺得哪裏不妥,立即動筆修改,直搞了將近一個小時才滿意。

接下來就是排練了,由於是臨時搭起來的錄制班子,周赫煊跟樂隊、合唱團的配合毫無默契可言。排練的時候各種出錯,聶耳不時地站出來糾正,不知不覺就已經到了中午。

下午繼續排練磨合,周赫煊出的錯最多,畢竟他不是專業歌手。好在大家都很有耐性,陪著周赫煊反復磨煉,並沒有誰抱怨什麽。

唱片錄制的第一天就這麽過去,根本沒有正式開錄,時間全都消耗在排練之中。

第二天上午繼續,大家再次排練幾遍後,聶耳感覺火候差不多了,宣布讓錄音師開機。

樂隊指揮陳烈突然擡手,鋼琴手立即開始彈出前奏,緊接著小提琴手跟進,周璇小妹妹唱出帶著童音的空靈歌聲:“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周璇原本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畢業於金陵大學,母親畢業於金陵女子大學,父母都是民國時期的高級知識分子。但周璇的童年卻很慘,三歲時就被抽鴉片的舅舅拐賣給一戶有錢人家。

她的養父是個遊手好閑的鴉片鬼,把家產迅速敗光,養母只好帶著周璇到上海,靠給人做婆姨(奶媽)為生。後來養母改嫁給一個商人,就把周璇轉送給一家唱戲的小戶。

周璇沒有系統的學過唱歌,音樂素養是在學唱戲時培養的。別看她還有兩個月才滿14歲,但已經在明月歌舞團登台演出了三年,前段時間被評為上海十大歌星之一,很快就要獲得“金嗓子”的美名。

連續三遍“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分明唱出了層次感,情緒掌握得非常好,就像是一個失去了家園的孤兒在悲鳴。

周赫煊感受著樂曲旋律,在前奏結束的瞬間開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裏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停!”

聶耳突然出聲叫停,他有些頭疼道:“周先生,你被周璇的前奏歌聲給壓住了。”

通俗點來說,就是周赫煊這個主唱,被周璇的前奏伴唱搶了風頭。周赫煊雖然唱得還不錯,但也就後世KTV的麥霸水平,跟周璇這位專業歌手完全不能比。

如果放在21世紀,這種情況很容易解決,只需要調音師出手即可。

但問題是,這個年代沒有調音師啊,錄唱片都是要看歌手真實水平的。

周赫煊也很無語,自己居然被一個14歲的小姑娘壓得擡不起頭,他苦笑道:“那怎麽辦?”

聶耳想了想說:“周先生,其實你的嗓子很不錯,就是演唱技巧不到位。你不要刻意的追求技巧,這是你的短板。我的建議是揚長避短,你不要管任何的技巧,想怎麽唱就怎麽唱,只要把該有的情緒表達出來即可。”

周赫煊思索片刻,突然笑道:“我明白了,咱們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