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第2/2頁)

整個20年代和30年代,不管是歐洲還是美國,那都是科幻文學的黃金時期。

這要得益於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眾多科學家,伴隨著相對論、量子理論等前沿科學的進步,迅速在歐美掀起一股科幻熱潮。

不過歐美還是有些差別的,歐洲的科幻作家喜歡夾帶私貨,各種在科幻小說裏討論現實話題,總體來說藝術價值更高。而美國那邊則純走商業路線,把熱血冒險、懸疑推理等元素加入進去,爽點更類似於後世中國的網文。

毫無疑問,《銀河英雄傳說》如果放在美國連載,肯定比歐洲這邊更受歡迎,它明顯更符合美國讀者的胃口。

但這絲毫不妨礙《銀河英雄傳說》在英國受追捧,首先這是科幻小說的黃金年代,有著廣泛的讀者基礎。其次它要通俗有通俗、要深度有深度,不管哪個階層的讀者都看得津津有味。

是的,《銀河英雄傳說》非常有深度,至少放在30年代初的時候是這樣。

原著作者田中芳樹在創作時,借鑒了太多的東西,比如希特勒的獨裁。裏面兩個主角的對抗,就可以視為民主與獨裁、正義與法西斯的戰爭,另外還有拿破侖、軍國主義、封建獨裁、軍國主義、原教旨主義、種族主義的影子。

這些元素放在50年後或許顯得平庸,但在1930年代寫出來就太搶眼了,足以被視為一部討論政治的小說。

無數跟克拉克一樣的英國少年,徜徉於《銀河英雄傳說》的宇宙幻想當中不可自拔,這部科幻作品陪伴他們度過了漫長的青春時光,成為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經常有中二的英國青年,引用這本書裏的台詞說:“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當那一代讀者成長為中年人時,《銀河英雄傳說》也初次拍成了電視劇,收視率瞬間爆棚,輕松碾壓當時所有的電視節目。

後來《星球大戰》的締造者盧卡斯說:“當我16歲的時候,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銀河英雄傳說》,那是一部從英國引進的電視劇。你無法想象到那種震撼,浩瀚的宇宙、璀璨的星空,比世間任何的一切都更美麗。從那時起,我就有一個關於星際戰爭的夢想,我想要創造屬於自己的宇宙故事。”

這些都是後話了,此時的英國科幻讀者對周赫煊又愛又恨——多好看的小說啊,你特麽就不能更新快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