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轟動】(第2/2頁)

“從修辭學角度來看,明喻在形式上是相類的關系,而暗喻卻是相合的關系。在戲劇和文學創作中,喻體必須擁有適宜性原則,為明喻和暗喻的使用提供認知解釋。比如《奧賽羅》裏有一句‘像主人的驢子一樣度日’,喻體‘驢子’是範疇‘被奴役者’的典型代表,喻體的適宜性較高,因此莎士比亞在這裏選擇明喻。”

“我認為,人類的語言能力,並不一定是獨立的能力,它必須跟人的一般認知能力緊密相關。明喻和暗喻在文學戲劇作品當中的表達,正好切合了這種認知能力,因此明喻和暗喻的使用可以極大提高作品的戲劇性和感染力。莎士比亞非常擅長用暗喻手段創作悲劇……”

隨即,周赫煊圍繞著莎士比亞的隱喻風格,展開對莎士比亞悲劇和詩歌的分析。

台下的大部分學生聽得迷迷糊糊,而皇家藝術學院的老師卻興奮無比。

周赫煊這又是在放大招啊,莎士比亞戲劇一直是劇評界的研究重點。但直到70年代,研究者才把莎士比亞的隱喻作為認知悲劇詩歌的手法,周赫煊足足提前40年拋出這種研究方向。

不但如此,周赫煊在演講的過程中,還加入了“認知語言學”的概念。而“認知語言學”作為語言學的分支學科,一直到80年代後期才開始成型。

這一場學術演講搞下來,無疑是在戲劇界和語言界扔出兩顆原子彈。

現場聆聽講座的皇家藝術學院教授們,此刻已經快被炸飛了,周赫煊仿佛給他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周赫煊對此卻並不太清楚,因為他講的這些,放在21世紀屬於戲劇常識,只要對莎士比亞戲劇有所研究的人都知道,他一個不小心又超越時代了。

“轟!”

“啪啪啪啪啪!”

學校的老師全體起立,瘋狂拍著巴掌,校長更是激動地沖到台上和周赫煊握手。

周赫煊看著校長狂熱的眼神,心想:這特麽至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