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國恥】(第2/2頁)

短短兩三天時間內,關東軍在東三省勢如破竹,大肆攻城略地。除了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外,更是由於奉軍精銳都在華北,地方守備部隊根本扛不住。再加上有漢奸投敵帶路,東北局勢以一種讓人無法想象的速度在糜爛。

常凱申見此情形已經反應過來,特麽的日本內閣根本靠不住,連忙密電張學良出兵反擊。周赫煊也追著張學良跑去錦州,天天勸諫張學良堅守城池,不得讓關東軍繼續擴張。

但局勢已經完全失控,奉軍將領中湧現出無數漢奸帶路黨,而從華北調來的東北軍精銳,又暫時無法前往支援黑龍江和吉林。

這等於說,黑龍江、吉林兩省,已經基本不在張學良的控制之下,只剩部分愛國將士還在自發的進行抗擊。

10月初,日本少壯派軍官發動政變,雖然政變失敗,但標志著日本內閣完全失去對軍方的控制。一向反對武力入侵中國的日本首相,為了延續本屆內閣的壽命,開始向軍方做出妥協讓步。

苦等日本內閣解決問題的張學良,終於等來了讓他後悔的結果——日本內閣對此不聞不問,默認了關東軍的行動。

到10月中旬,關東軍基本占領黑龍江、吉林兩省,開始集中兵力向遼西大舉進攻。不但如此,日本還派出本土部隊和朝鮮師團增援,張學良親自鎮守的錦州被團團包圍。

張學良這個時候想要抵抗,但他已經無力抵抗了。他本以為,就算妥協忍讓的策略失敗,也完全可以組織力量反攻。卻萬萬沒有預料到,僅僅半個月的時間,東北局勢便已經不是他能掌控的。

20天,才20天啊!黑龍江(哈爾濱還沒丟)、吉林盡皆陷落,遼寧也被關東軍吞了近半地盤。

如果張學良能夠早日調回奉軍精銳駐防各地,那關東軍的攻勢就沒那麽順利。10多萬的地方守備部隊,以及10多萬的屯墾部隊,看似數量很多,但分攤到東北四省(包括熱河省)就像漏洞百出的篩子,關東軍能夠輕易的各個擊破。

如果奉軍裏面沒有那麽多漢奸,那麽關東軍的攻勢也不會很順利。這些漢奸帶領部隊往往成建制的投降日軍,讓本身兵力微薄的關東軍,如滾雪球一般壯大起來。

然而,現實沒有那麽多如果!

說張學良一槍不發就放棄東北,那是鬼話。張學良還在堅守錦州,他從日本內閣背信棄義的那天起,就丟掉了不切實際的想法。他還想把東北打回來,可是已經回天乏術。

歷史上,張學良在錦州堅守了近三個月。但面對日軍的日夜猛攻,面對常凱申勒令堅守的命令,面對顧維鈞等諸多老友的勸阻,面對無數部下的請戰,張學良最終還是放棄了錦州——他深感大勢已去,再打仗也打不贏,只能放棄東北。

總的來說,在“九一八事變”上,張學良和常凱申最開始觀點差不多,都希望利用外交手段解決。在局勢迅速惡化以後,他們也都想要反抗堅守,很可惜已經太晚了。

不同的是,常凱申希望張學良能夠堅守錦州,這是東北的最後屏障。只要守住這裏,日軍就無法完全占領東北。

而張學良呢,他剛開始想要堅守,可漸漸就失去了勝利的信心。因為關東軍越打越多,連日本國內都派部隊增援了。在根本無法獲勝的情況下,張學良轉而想要保存實力,幹脆把東北全部丟給了日本人——此時東北實質上已經淪陷大半。

周赫煊在關東軍攻打錦州時,便沒有再繼續勸諫了。因為勸也沒用,大勢已去,日本占領東北已成定局。

即便張學良熱血報國,把奉軍精銳全部搭上,最多也就拖延幾個月時間、增加關東軍的傷亡而已——日本國內可以無限制的增兵,因為在關東軍圍困錦州的一個月以後,日本內閣就被逼得全體辭職,日本軍方想幹啥就能幹啥。

日本這台軍國主義機器,已經猛烈的開動起來。

別說東北,那些發了瘋的日本軍人,還在天津搞事想占領天津,甚至特麽的派兵攻打上海——“一二八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