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推廣】(第2/2頁)

據周赫煊先生介紹,此次發明的人力收割機,主要用於收獲小麥和稻谷。因為中國南方多丘陵、河道,所以不適用大型機械。聯合中國的特殊農業地理環境,以及中國基礎工業不發達之現狀,北大的人力收割機主體為木質,既輕便易行,又廉價易制。此機器可在西南大山中使用,又適用於江南水鄉。傳統木匠,亦可自行仿制,實為切合國情之偉大發明創造。”

由於上海報紙的競相報道,其他報紙也紛紛轉載,人力收割機的名氣迅速打開。

光吹牛是沒用的,新聞照片再加上比試結果,對於普通讀者而言印象更為直觀。那1比3的生產效率,更是以科學數據來證明其優秀,具有強大的說服力。

無數讀者對此贊譽有加,但也有不屑一顧的。

這些人認為,周赫煊跟北大發明的人力收割機,不過是西方聯合收割機的簡化版,沒有任何值得稱道的地方。人家的聯合收割機,方便快捷而且高大上,中國的這個破收割機還得用人力搬擡踩踏,尚屬於傳統農具的範疇。

不管贊同還是反對,周氏收割機(也叫北大收割機)迅速普及開來。

甚至有傳統工匠開動腦筋,用竹片代替鐵扣、麻繩代替皮帶,仿制出“純天然”的山寨品。整部機器拆開,渾身上下見不到任何鐵器,連一顆鐵釘都沒有,因為人家用的是卯榫結構。

到30年代中期,人力收割機已經在中國農村遍地開花。由於地區和農作物不同,出現各種版本迥異的仿制品。這種機器一直使用到21世紀,直至被新式農用收割機代替,才終於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搞笑的是,由於大部分仿制品都是全木質結構,以至於後世很多人,以為這種機器屬於傳統農具。甚至有位教授寫論文,通過人力收割機大肆吹捧中國的傳統農具,認為其是現代聯合收割機的祖宗,從而鬧出大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