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文官領袖(第2/2頁)

謚號“文正”的名臣,非常少。比如:範文正公(範仲淹)、曾文正公(曾國藩)。

賈環心裏苦笑:李東陽,又是一個神童、“權臣”的模板啊。他現在還真有點避諱給人這樣稱贊。

他給雍治天子打壓,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前面,有這樣的一些牛人們在做榜樣、模板。比如:李東陽、楊廷和、張居正。

賈環躬身行禮,謝道:“學生省的。”又提醒道:“何相為士林之望,宜將保重。學生嘗聞有釣魚之法,望前輩慎之。”何大學士是文官集團的領袖。說他是士林之望,並非虛言。

賈環這幾句話,其實是說的不怎麽得體的,有點冒失。但是,將他的擔心、提醒的意思表達出來了。

何大學士看了賈環一眼,微微一笑,端茶喝了一口。

賈環便趁機告辭出來。出何府,小時雍坊,在盛夏的下午三點許,炙熱的街道中,賈環回頭看了一眼坊中繁盛,心中嘆口氣。

他這幾天想明白一件事:雍治皇帝,若是要讓政老爹擔任一省的學政,有極大的概率是在釣魚。

不用說,文官集團肯定會集體反對這個任命。沒有人會容忍一個勛貴出身的官員,擔任一省大宗師這樣的職務。連科場都沒下過的人,怎麽點士子當秀才?這不是搞笑嗎?

這是對科舉規則,粗暴、公然的踐踏。是對科舉出身的官員一種蔑視,是對其優越感的一種強力打壓。

那麽,文官集團的力量,就將全部的暴露在天子面前。數年之後,以當今天子的手腕,恐怕會將文官集團清理大半,將文官集團所謂的政治理念,掃到垃圾堆裏去。

不是科舉出身的官員,就歸屬於文官政治集團當中。比如清朝,政局穩定之後,一樣的科舉取士,為什麽沒有形成文官集團?明朝的初年,一樣沒有這種概念。

根本的,還是要認可文官政治的理念:士大夫與天子共天下!當然,國朝文官政治還在起步階段,理念要弱一點:文官當國,王朝興衰不可系於天子一人。

賈環身為文官集團的一員,當然是希望這個集團繼續存在。但,他不知道何大學士聽進去沒有。若是沒有,他後面幾年的日子,怕是就難過了。

而且,若是何大學士在鬥爭失勢,他在領導賈家在政治博弈中,也要全面的考慮這個潛在的風險。

……

……

賈環從何府出來時,大儒傅伯龍正在東宮裏,與太子講經。話題,還是賈環最近引爆京城輿論的那份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