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決戰

就在完顏活女被小養由基解元一箭射死的同時,從太行山到黃河之間五十裏的漫長戰線上,幾乎所有原本負責警戒的金軍都發起了進攻。

北邊完顏阇母親自坐鎮。

他部下金兀術攻宗澤,大抃沖姚友仲,赤盞暉攻高師旦,但三將都無法突破宋軍防線。

這條防線太厚了。

宗澤在收攏之前被擊潰的部下後,仍舊以清化為核心列出了四重防線,每一道防線前面都是拒馬陣,最後兩道防線因為得到了後面大批自發趕來的百姓支持,甚至各挖掘出了一道塹壕。因為他作為防線最重要一環,得到的任務就是死守,同樣也自知所部戰力最差,他幹脆就這樣擺出了一個可以說呆陣,死死堵住這條對金軍來說最重要的大路。

而他南邊的姚友仲和高師旦兩軍擺出的,實際上是一個個以旅為單位的大方陣。

按照編制他們就是這樣作戰。

每個軍一線三個二線兩個,五個方陣形成兩道防線,而且兩軍因為防區小實際上直接連成了整體,一線六個二線四個,所有方陣之間距離都剛好超過神臂弓有效破甲射程,這樣避免了誤傷,但進攻者卻必須承受背後的弩箭。而在一線方陣正面是密密麻麻的拒馬,金軍正面突擊就得硬撼,側翼攻擊會被夾擊,哪怕憑借速度沖過夾擊,也一樣會被後面的方陣堵住,後者實際上還充當預備隊。這些方陣可不小,實際上每一個方陣都是四千人,三個方陣就橫亙超過一裏,而且可以隨時結陣移動,騎兵進攻這樣的方陣很難有好結果。

這實際上就是空心方陣改版的。

只不過負擔遠程攻擊的由大炮變成床弩和弩炮,而原本由燧發槍來幹的變成神臂弓,但主要一線作戰的,類似灰色牲口們刺刀肉搏的角色,則是類似瑞士方陣一樣重甲的長槍手和戟手。

這也不完全是楊豐的發明。

宋軍作戰本身也大致如此,後期王德在柘臯就是以萬柄戰斧砍敗了金軍,而韓世忠所部同樣大量使用類似用途的戟,嶽飛所部也是密集陣型加長短戰斧神臂弓為核心。

冷兵器戰爭最後往往都是殊途同歸。

歐洲鐵罐頭和大宋步人甲,歐洲鋼弩和宋軍神臂弓,歐洲戰戟和宋軍的大斧棹刀,甚至就連戰錘,連枷之類最後都是殊途同歸,武器的外型可能不一樣,但用途都是一樣的,冷兵器的巔峰無非就是重甲,然後破重甲,只不過歐洲戰爭進化到這個地步要晚得多,而歐洲戰場進化到冷兵器巔峰時候,已經到了火藥武器發威的時代。

而楊豐不過是將其略微提前一點點,同時系統化規則化制度化,讓那些將領們個人經驗的積累,變成一套通用的戰術,另外給士兵開了一點信仰的外掛。

但這就足夠。

勇猛頑強的士兵,密集的陣型,一個個互相配合的方陣,形成一片讓騎兵絕望的泥沼,無論正面進攻,側翼進攻,甚至騎兵穿插,結果都是陷入這個泥沼然後變成騎兵最不想幹的消耗戰,讓寶貴的騎兵甚至具裝騎兵,去和那些步兵炮灰互相消耗。

最終完顏阇母三路都無法突破。

而中路在完顏活女陣亡後士氣低落,同樣沒了突破韓世忠所部防線的希望。

實際上那邊正在遭遇宋軍的主動進攻。

因為那裏不僅僅有韓世忠,另外還有張俊。

完顏活女的死讓張俊所部士氣暴漲,他們可是種師中舊部,當初他們就是被完顏活女擊敗,這一次也算是大仇得報,而他們在韓世忠的南邊,實際上是依托沁河列陣。因為沁河已經進入汛期,暴漲的河水阻擋住側翼,沒有遭遇金軍進攻的張俊選擇主動出擊,沿沁河右岸列陣而前,從側翼威脅金軍,而沁河是斜插而下,他的進軍實際上是在壓縮沁河北岸整個戰場,將金軍一步步往北擠壓。

他也不是孤軍向前。

他的後面還有實際上是作為北岸戰場預備隊的劉光世。

這時候整個戰場分南北兩部分。

中間的分隔就是沁河,沁河北岸是宗澤,姚友仲,高師旦,韓世忠,張俊,而劉光世率領所部作為這個戰場的預備隊,隨時對各處進行增援,但實際上他幾乎毫無壓力,因為他已經可以肯定金軍沖不出來。

所以他幹脆加入了反擊。

話說他爹可是次輔,武將系統的老大,他得立功才行。

而沁河南邊的金軍實際上就洛索或者說完顏婁室。

他帶著兩萬後衛之前向東警戒宋軍,但此時也已經被劉锜,劉光國,張叔夜的兒子張仲奮,這禦營司精銳的三個軍堵住,而就在同時南岸李彥仙的騎兵也已經乘船渡河,不過洛索和北岸戰場之間有懷州浮橋連接。

懷州至今被他們控制著。

這座城已經是戰場的核心,洛索是背城列陣,阻擋宋軍北上通過浮橋向北岸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