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七章 歸鄉團聚(第3/4頁)

李素挑了挑眉:“晉王竟如此細心,還知道向爹通報前方戰況?”

許明珠輕聲道:“這是晉王殿下的一片心意,夫君出征在外,家裏阿翁和妾身對前線戰事一無所知,晉王怕我們擔心,每當有前線的軍報送到長安,晉王都令人原樣抄一份,送來咱家。”

李素笑了:“越來越心細,做事也越來越周到,比以前可不一樣了,看來我出征的這些日子裏,晉王也大有長進呀。”

許明珠眼眶又紅了:“夫君在外面受了那麽多苦,回來卻一字不提,您這樣不是令妾身和阿翁更心疼麽?夫君,妾身知道陛下之所以下令撤軍,是因為北邊的靺鞨六部突襲王師,燒了大軍的糧草,陛下這才不得不撤軍,聽說撤軍之後,連陛下的主力大軍都將每日所食的糧草削減了大半,夫君獨領孤軍,無援無糧的,不知挨了多少餓,受了多大的苦,妾身想到這裏就覺得心如刀割……”

說著許明珠垂下頭又哭了起來。

李素看了李道正一眼,見他沉默地飲著酒,嘴上沒說話,可神情卻果真帶著幾分心疼之色,李素急忙道:“爹,您放心,孩兒在高句麗真沒吃什麽苦頭,衣食住行都有下面的部曲兄弟服侍,孩兒每日在自己的營帳裏喝酒吃肉,日子過得美滋滋的,奉旨斷後的那些日子,孩兒領軍破了高句麗的慶州城,從城裏的官倉繳獲了大批糧食,孩兒大吃大喝醉生夢死的日子從未斷過,真的沒受什麽委屈。您應該知道孩兒的秉性,無論多麽惡劣的境地,孩兒都絕不會委屈自己的,在外征戰的這大半年,孩兒雖說不上錦衣玉食,卻也是每日酒足飯飽,您真的不用擔心孩兒。”

李道正哼了哼,道:“你嘴裏從來就沒一句實話,這些年沾了你的光,我也知道了外面許多事,當我還是以前那個沒見識的農戶麽?別忘了,你老子我當年也是上過戰場的,手底下多少攢著百十條命,行軍打仗過的是什麽日子,老子比你清楚多了,罷了,風裏雨裏,刀裏火裏,大丈夫生於世間,終歸都要受些苦的,全須全尾囫圇著回來就好,外面遭的罪就不提了。”

李素笑著應是。

李道正端杯啜了一口酒,咂摸著嘴回味了片刻,緩緩道:“破敵國都城,你和你舅父這份功勞可不小,這是潑天的大功,陛下必然會重賞的,你有何打算?”

李素眨眨眼:“打算?爹的意思是……”

李道正猶豫了一下,道:“按說兒子出息了,年紀輕輕封侯封公的,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咱家因為你,在長安城內不大不小也算是一方權貴門閥了,這個時候我本不該潑你冷水,前些日我接到晉王府的軍報後,心裏便一直不踏實,素兒啊,你今年才二十四五歲,便已爵封縣公了,咱們大唐的封爵制我大概清楚,縣公往上便是郡公,郡公往上便是國公,國公再往上呢?大抵是到頭了,皇帝陛下不可能給你封異姓王,立再大的功勞也不大可能……”

李素似乎從李道正的話裏聽出了一些意思,沉默片刻,道:“爹的意思是,孩兒應該推掉這份功勞?”

李道正猶豫許久,終於點頭道:“不錯,我的意思確實是想讓你推掉這份功勞,以往你立過那麽多大功,我從來不多說一句,心中只有欣慰,可是前些日明珠給我念軍報,聽說你和你舅父破了敵國都城,我這心裏不知為何咯噔一下,有些慌了……”

嘆了口氣,李道正道:“你爹我前半輩子是個沙場搏命的武夫,後半輩子是個沒見過世面的農夫,一輩子連大字都不識,懂得的道理自然也不多,不過聽完軍報,我琢磨了很久,說句誅心的話,其實這次東征,咱們大唐與高句麗都沒占到便宜,王師被靺鞨六部偷襲,大軍糧草被燒的消息老早就傳到長安了,不客氣的說,長安臣民背地裏一片罵聲,都說陛下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而致此敗,而你和你舅父卻領著一支孤軍將敵國的都城攻破了,這個消息也傳到了長安,長安臣民對你和你舅父卻是大為贊頌,直說此勝挽回了大唐的顏面,彌補了陛下的過失……”

憂心忡忡地嘆了口氣,李道正搖頭道:“我聽著長安城裏這些議論,便覺得不對勁了,這些話若傳到陛下耳朵裏,恐怕不會太高興,對你和你舅父也不會太褒揚,說得直白點,如今長安臣民都覺得你們比陛下強,臣子比皇帝強,換了任何一個皇帝聽了心裏都不大舒服,當初我還是你舅父的親衛時,便聽說了衛公李靖的事,私下裏也聽你舅父議論過,李靖破了東突厥之後,不僅無功,反而差點被陛下尋了個由頭降罪,陛下念功臣從龍之舊情,最終沒處置衛公,可衛公從那以後也徹底失了聖眷,架空了一切權力,至今仍戰戰兢兢,衛公府連個客人都不敢見,可見臣子立的功勞太大,其實不一定是好事,反而是天大的禍事,陛下心中若生猜疑,對你,對咱家,可就是滅頂之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