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豁然開朗(第2/3頁)

武氏角色轉換非常快,從春意盎然到冷靜精幹,過程幾乎只有一瞬間。

“侯爺遇到難事了?不妨說說,奴婢願為侯爺分憂一二。”

李素嗯了一聲,然後把遇到的麻煩原原本本告訴了她。

武氏聽完後眼中閃過一抹異彩,贊道:“前些日子奴婢一直想不通,侯爺為何突然決定出手幫江夏王,並且不惜破壞和親,費盡心思成全文成公主和真臘王子的私情,在奴婢看來,此舉有百害而無一利,無論事成事敗,對侯爺都沒有任何好處,侯爺反而要平白擔上許多風險,甚至差點被陛下流放千裏,沒想到侯爺此舉背後隱藏如此深意,卻是好一副菩薩心腸……”

李素被誇得心花怒放,差點有種索性收她入房的沖動了,這馬屁拍的,無論角度和力度都恰到好處,而且辭藻華麗,語氣真誠,令人心曠神怡,如此知情知趣體己解語的女子,不收入房實在可惜……

如果她不姓武該多好……

“繼續誇,可以更用力一點,我受得住。”李素眉開眼笑地道。

武氏顯然不太適應李侯爺如此不知羞恥的嘴臉,愣了一下後不知該如何反應了。

李素失望地嘆了口氣,這女人看來沒詞了。

“說什麽‘菩薩心腸’倒有些過了,我沒那麽偉大,充其量只是適逢其會罷了,既然碰到了比大唐更優良,產量更高的稻種,就算為了自己積德,也斷無放過的道理,當然,百姓們以後能多吃一口飽飯,自然也是無上功德,何樂而不為?現在大的麻煩解決了,還剩下幾個小麻煩,最要命的是,出個怎樣的題目讓六國比試,不露痕跡地把文成公主尚予真臘王子的同時,也要保證吐蕃使團有台階可下,不至於太傷面子而惱羞成怒。”

武氏杏眼眨了眨,思索片刻後,道:“侯爺有沒有想過,吐蕃使團此時此刻正在想什麽?”

李素猶豫了一下,遲疑地道:“可能……在罵我全家吧?說不定祿東贊嘴裏正飆著無數的臟話……”

咬了咬牙,李素怒道:“想想就氣,斷無讓這只猢猻輕松離開長安的道理,他離開前我非要狠狠坑他一回!”

武氏噗嗤又笑:“除了罵人,那位吐蕃大相想必大多數時候還是會做點正事的,比如冷靜地權衡利弊得失。”

“說清楚,啥意思?”

武氏悠悠道:“侯爺此次逼迫吐蕃使團從邊境撤兵,並默認陛下收回賜婚和親的聖旨,答應與五國使節公平比試,爭奪公主,說到底,他們之所以被迫答應,全因侯爺借勢之功,無論校場演武,還是聖旨調撥府兵赴邊境,侯爺皆以大唐之雄勢壓人,一連串的動作下來,吐蕃人不怕也得怕了,發動這場戰爭對大唐並無好處,對吐蕃更沒有好處,尤其是,吐蕃曾經還被大唐打敗過,侯爺所創的火器,吐蕃人至今無法破解,就算兩國打起來,吐蕃人落敗的可能仍舊非常大,這種情況下,祿東贊不得不服軟……”

“侯爺,奴婢以為,祿東贊服軟的底線應該比侯爺預想的更低一些,既然已服了軟,就沒有亦反亦復的道理,祿東贊應該明白,此事斷無挽回的可能,所以,侯爺現在無須為出什麽比試的題目而憂心,到了比試的那天,祿東贊自然會懂的,真臘王子會順理成章地成為贏家,吐蕃使團也給了自己體面的台階下去,贏家輸家都不傷面子,如果祿東贊仍裝作不懂,奴婢相信侯爺有的是辦法讓他懂……”

李素頓時茅塞頓開。

有時候思維走進了死胡同,就喜歡跟自己較勁,而且死活走不出來,外人一語道破,整個世界便豁然開朗了。李素之前思考的是出個怎樣刁鉆的題目,或者事先把答案透露給石訥言,卻沒有想過祿東贊服軟的底線在哪裏,其實從李素逼著祿東贊從邊境撤軍那一刻開始,祿東贊便應該明白自己徹底輸了,所謂公平參與爭奪公主,其實只是給了自己一個台階走下去,不至於那麽難看而已。

李素攪黃了大唐與吐蕃的和親,代價是蹲了十幾天大牢,同時被罷官除爵,而祿東贊如果想攪黃石訥言和文成公主的親事,等待他的可不止是罷官除爵那麽簡單,李世民對真臘稻種志在必得,甚至不惜發動對吐蕃的戰爭,一旦發動了戰爭,等待祿東贊的可是斷頭的死罪,祿東贊敢拿自己的性命來賭這口惡氣麽?

武氏一番話的提醒,令李素徒然從死胡同裏走了出來,頓覺神清氣爽,此樂何極。

“聽君一席話,自掛東南枝啊……”李素贊道。

武氏驚愕:“……”

“……勝讀十年書啊。”

……

長安城,祿東贊暫居民宅內。

燈火昏暗,燭影搖曳,夜色伴隨著寂寞,隨著街外傳來的梆更聲起落。

祿東贊坐在燭影中,半邊臉頰沉沒在燈火的陰影裏,昏暗的光影只映照出一半的面孔,顯得格外陰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