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封往事(第3/3頁)

陳年往事,撣卻塵埃後,竟是好一番沙場縱橫英雄氣,李世民聽得悠然神往,目光深邃地望向殿外,仿佛回憶起了當年金戈鐵馬,征戰天下的歲月。

“朕去李素家不少次了,他的父親朕見過,看起來只是一位尋常田舍老農而已,非是朕以貌取人,實在是不信那位平凡普通毫無出奇之處的老農,當年居然是一位斬將奪旗,縱橫沙場的孤膽英雄,這實在是……”李世民仍不敢置信地搖頭。

李績嘆道:“英雄終有遲暮之日,二十多年過去了,臣昨日與他相認,乍看之下也不敢相信他竟然是曾經勇冠三軍,轅門射戟的英雄,陛下,恕臣放肆,咱們……都老了啊。”

李世民頓露黯然之色,意興蕭索地嘆了口氣,擡手下意識地撫向自己的發鬢,擡頭再看看李績的發鬢,不由失意苦笑。

君臣皆是霜染雙鬢,年華遲暮,確實都老了。

隨即李世民看著他,忽然道:“朕初識李素時便遣人查過他,據說他的母親早年亡故,是他的父親將他獨力撫養成人,如此說來,令妹她……”

李績眼中再次泛淚,淒苦嘆道:“她……二十多年前便逝世了,只留下李素這一個孩子,我那親衛多年未再續弦,貧苦中咬著牙獨力將李素撫養長大,臣與妹妹之間的恩怨和心結,至死也沒有解開。”

聽完了李績的陳年往事,李世民心感淒然,陪著他一同嘆息不語。

李績深吸一口氣,平復了情緒後,再次伏地跪拜,淒然道:“陛下,臣妹當年離家,實因與臣有了誤會,當年的事,是臣對不起他,而害她一家多年貧困,李素自出生便沒了母親,這些皆是臣的過錯,臣對不起他們一家,如今李素闖了禍,臣不得不豁出這張老臉向陛下求情,但求陛下看在臣這些年忠心跟隨,且立過一些微薄寸功的份上,饒過李素這一次,莫將他流放黔南了,此子雖然聰慧機敏,但黔南那種不毛之地,臣實擔心他應付不了,臣多年前已對不起妹妹,她唯一的孩子,臣不能再對不起他了,求陛下成全。”

李世民不回應,反而換了個話題道:“自幼喪母,家境貧困,難得的是不靠祖蔭,不攀權貴,十幾歲的孩子硬是咬著牙靠自己的本事打下了一片基業,振興了一個家,這孩子……朕真的有些佩服他了。”

李績苦笑:“這孩子確實爭氣,老實說,當臣昨日聽到他竟是臣的外甥時,心中著實很驚喜,亦深感自豪,臣與他很早相識,只是從來不曾知道他竟是臣的外甥,多次見他身臨險境,而臣卻因顧忌風險而選擇袖手旁觀,吾妹泉下有知,只怕會更恨我了……欣慰的是,風風雨雨的,他竟獨自闖了過來,旁人見他懶散懈怠,卻不知十幾歲的娃子獨自一人闖蕩朝堂,背無靠山,舉目無援,靠自己的本事,保自己的周全,還為社稷立下許多大功,如今想想這些年他心中的酸楚苦累,臣真的為他心疼不已……”

李世民喟然而嘆,上前雙手將李績扶起身,拍了拍他的肩,道:“從此以後,他有了你這個靠山,也算是苦去甘來了,你當年無論虧欠也好,愧疚也好,該償還的盡可償還。”

李績搖頭道:“以李素的性子,只怕就算與臣相認,日後也絕不會攀附於我,遇到任何事也會獨自解決,不會向臣求助,這孩子看似懶散,其實性子極倔,像他的娘親……陛下,臣能為他做的並不多,今日便厚著臉皮,向陛下討個人情,求陛下饒他一遭,日後臣會對他嚴加管教,不再讓他闖禍。”

李世民冷笑:“他不闖禍?你信嗎?反正朕是不信的,還有,其實你根本不必為他求情,昨日朕召見他,這小混賬居然又給朕立了一個大功,也不知他出生後被老天賜予了怎樣的運氣,隨地一揀便是一樁大功勞,輕輕松松便抵了他闖禍的罪過。”

李績一呆:“他……又立功了?”

李世民點點頭:“若然事成,此功……勝過開疆辟土,可垂青史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