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一百二十五章 浉水論奸雄(第2/3頁)

此戰本可以一舉重創燕胡,使燕胡總兵力下降到四十萬以下。屆時憑淮東一家之力量,就足以北伐中原了。

也難怪董原有“狡兔死,走狗烹”的極端反應。

“……燕胡此時在關中的守軍不足兩萬,還有相當一部分集中在西線防備曹家打回馬槍。”孟畛繼續說道:“也就是說,一旦燕胡進入荊襄的西線兵馬給全殲,那崇國公率大軍趁機攻陷武關,收復關中,將是順理成章之事……”

“董原是放陳芝虎去武關?”孟知祥恍然領悟過來。

孟畛點點頭,說道:“應該是此意。崇國公收復荊襄、南陽之後,但由於南陽距離河中府有五六百裏遠,而是豫西平原始終處於燕胡東線騎兵的威脅之下,即使陳芝虎不退守河中府,崇國公都沒有辦法立即派兵去收復河中府。關中則不一樣,拿下武關就是商州府,兩翼受秦嶺、伏牛山的庇護,再進去就是渭南平原、長安府,燕胡東線的騎兵根本就沒有辦法在短時間裏去支援關中。董原此舉除了叫崇國公失去全殲荊襄敵兵,趁勢收復關中的機會之外,陳芝虎先一步進據武關,將加強武關往白陽關以及丹江口的守軍,將守住荊襄敵軍最後一條撤出的通道,這才是董原萬死也難辭其罪的地方——他這是要放漢水西岸的葉濟羅榮逃走啊!他不是養寇自重,他是要養敵自重,養仇自重!”

孟畛這些年來在信陽,看著信陽在流寇及戰亂的侵襲之前,城池殘破,民生凋敝,數以十萬計的人丁死亡——南陽十數萬軍民給葉濟羅榮屠殺,董原此時竟然想放葉濟羅榮逃去,以保淮西地位,怎麽叫孟畛不恨?

孟知祥背脊也是一陣陣發寒,心道,董原好生狠毒!

唯有叫葉濟羅榮保存一定實力,與陳芝虎合兵撤往關中,占據武關進攻南陽、荊襄的口子,才能叫林縛沒有辦法騰出手腳來收拾淮西。這完全是為保住一己之權欲而放棄一切原則跟底線。

今日之董原,還是當年守仙霞的小吏董原嗎?

孟知祥這才明白,人真的是會變的。當年的董原是何等的英雄人物,今日之董原,竟成了憑一己之私而要害天下的奸雄。

“叫知祥不解,劉庭州為何在軍令上副署,難不成他一點都沒有覺察到董原的意圖?”孟知祥疑惑不解,他雖然想得沒有這麽透,但董原的軍令下來,他還是立即看出很多疑點。

“君與民,在劉庭州心裏孰輕孰重?”孟畛問道:“古之賢人有言,為社稷計,焉惜民哉?劉庭州雖說清廉持正,但終究跟我們不是一路的。”

孟知祥長嘆一氣,也不知道說什麽好。比起驅逐胡虜,收復中原,在劉庭州心裏更重要的是防止崇國公廢帝自立,故而他這時候才徹底地選擇跟董原穿同一條褲子。

孟畛氣極而笑,說道:“董原聞訊集兵南下打羅獻成,叫肖魁安率那些點兵馬拖住陳芝虎,事後還不能說他有錯。比起去咬住陳芝虎,淮西的將領也更願意去打羅獻成這頭紙老虎爭奪戰功。將來要是因為這事,崇國公怪罪淮西,除了滿肚子委屈沒處說的肖魁安之外,淮西的其他將領則會更加團結在董原周圍。便是肖魁安,也會由劉庭州出面安撫。此外,董原這時候將兵力壓上去打羅獻成,不會真打,而是要將羅獻成在淮山北麓的兵馬拖死。你想想看,羅獻成見大勢已去,他是降淮東,還是降淮西?董原啊,他是太聰明了,好處都叫他占盡了!”

孟知詳憂心忡忡起來。他此時以為淮東大勢已定,在獲得荊襄勝捷之後,廢帝自立的時機都會成熟起來,沒想到董原這一攪局,竟然將局勢攪得如此復雜。要是羅獻成在北線的五萬兵馬投降董原,而葉濟羅榮又在陳芝虎的接援逃去關中,整個天下大勢還是叫人看不清楚啊……

董原不是要爭地盤,而是要爭羅獻成在北線的五萬降兵——董原真可能謂機關算盡啊!

孟知祥說道:“崇國公事先應對董原有所防備,怎麽不直接一紙手令,強使董原去打陳芝虎?至少戰後還可能拿此事削弱淮西……”

“沒用的,董原鐵了心要養敵自重,他又身為招討使有擅決軍政之權,樞密院的軍令又豈能約束他?”孟畛搖頭說道:“再者,戰後太後及永興帝等一系人馬,還不是拼了命去保董原?”

孟知祥點點頭,江寧那些人,才不會管南陽軍民十數萬給無辜屠殺這事,也不會管中原太原給打得多殘破,為了保住他們岌岌可危的帝位,他們什麽事情做不出來?

“那崇國公對此一點防備都沒有?”孟知祥問道。

“不知道,或許有。若有後計,也應該在寧則臣手裏,我們去見寧則臣,就什麽都知道了。”孟畛說道,想了一會兒,又嘆氣道:“寧則臣在這裏地水步軍加起來才一萬六七千人,加上我們,也就兩萬四五千人。即使要去正陽攔截陳芝虎,也趕不及……崇國公即使有防備董原,也只能是盡可能降低董原的危害,而無法徹底減消董原、劉庭州即將帶來的惡劣影響。唉……”孟畛又痛又恨底長嘆一聲,又感慨地拍了拍孟知祥的肩膀,說道:“總之我們沒有選擇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