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一百章 屠城之後(第2/4頁)

逃出泌陽時,元歸政與梁成翼等人奪路而逃,也有些慌不擇路。

元歸政選擇走泌陽與正陽相接的谷道,雖說這一線給敵騎追殺最緊,但元歸政還是先一步逃入正陽城裏與肖魁安匯合。燕胡騎兵進擊正陽不利,往後收縮,但也沒有放棄東出桐柏山的谷道,隨後,就傳來叛將屠岸出任泌陽守將的消息。

葉濟羅榮用屠岸守沁陽,意圖明確,一是使屠岸盡心清剿逃入桐柏山裏的南陽軍民,一是使屠岸控制東出桐柏山的通道,牽制正陽城肖魁安所兵馬,以與北面的陳芝虎配合。

也正是如此,其他逃入桐柏山的南陽軍民,暫時給截斷逃入正陽境內的機會。

元歸政在正陽等不到梁成翼他們逃過追殺的消息,只得與梁岱先一步趕來壽州見董原。

楚王元翰成以及劉庭州早一步在西城門口等候,元歸政勒住馬,腳軟身疲,下馬時給韁繩絆了一下腳,滾了下來,落到泥塘裏。

元歸政給左右軍卒攙起來,一身泥汙,發亂如丐,看到元翰成、劉庭州,放聲大哭:“楚王爺,劉大人,南陽二十萬軍民,死得冤枉啊!”

元翰成、劉庭州沒料到元歸政會如此失態。雖說南陽遭屠一事傳來壽州,也叫他們當時氣憤異常,義憤填膺,但他們畢竟要比常人鐵石心腸一些,元歸政在城門下放聲大哭,叫他們意識到元歸政這是要將南陽被屠一事的責任歸咎到淮東援軍未至上去……

淮東沒派援兵,淮西也沒有派援兵,相比較而言,淮西更有派援兵的責任。元歸政放聲大哭,元翰成,劉庭州都不好應他,就算派援軍,南陽才守了幾日,能叫淮東、淮西有派援兵的機會嗎?

即便到這時,淮東在江西腹地的兵馬也沒有在江州完全集結,又如何能援南陽?

就算責任都在淮東的頭上,這時候元歸政手裏沒有一兵一卒,而江寧又盡在淮東的控制之下,元歸政拿什麽去指責淮東?

林縛如此輕易擊潰袁州軍,卻在事後誅殺黃秉蒿及嫡系,有違其之前招攬、懷柔的作風,殺黃秉蒿是殺給某些人看的……

只當元歸政受了刺激,劉庭州好言寬慰他:“招討使數日未合眼,身體多有不適,本來勉強過來接元侯爺,還是給我們強勸下來……元侯爺還是先進城休息一下,將南陽所發生的事情詳細地說給我們聽……”

元歸政眼窩子深陷下去,眼睛布遍血絲,聽劉庭州說董原身體不適,拳頭捏得死緊,沒想到董原會避而不見。劉庭州把話說得再委婉,但元歸政又不是三歲小孩,又怎麽能聽不出來。

元歸政從泌陽逃命出來,在大雨裏掙紮著趕來壽州城,身體給大雨澆透,對他來說,這時也是精疲力竭,見董原避而不見,身體裏最後一絲力氣也給抽盡,當即吐了一大口血,倒頭就往後摔去。左右慌不叠的將他攙住。

劉庭州與元翰成打了一個眼色。元翰成長嘆一聲,吩咐人將元歸政攙上他的馬車以及叫隨元歸政來壽州的元錦生、梁岱等人都他去楚王府去。劉庭州則趕去見董原。

※※※※※※※※※※※※※※※※

在董原的行轅裏,丁知儒、陳景榮等人都坐在堂下,與董原一起聽劉庭州說元歸政在城門下吐血昏厥之事。

陳景榮說道:“援兵之事斷不可再提,南陽失陷,乃梁氏守禦不力,當擔戰敗之責!”

丁知儒總是有些物傷其類之感,不管梁成沖、梁成翼最後能不能逃得性命,但他們手裏再沒有一兵一卒,那就是喪家之犬,落湯之犬,這戰敗的責任不歸到他們頭上,還能歸到誰的頭上?

真要叫元歸政去江寧哭斥援兵不至而致南陽敗傷,實際上指責不到淮東頭上,反而叫淮東有借口來質問近在咫尺的淮西為何不出援兵!

董原揮了揮手,說道:“不說這事,先叫永昌侯在壽州歇些幾天,倘若要他去正陽收攏殘兵,那梅渚溪上遊的方家坳就托於他防守……”

劉庭州知道這是董原給元歸政閉口不提援兵事的交換條件。

方家坳對淮西來說是一處無關緊要的寨子,位於桐柏山東麓的溪谷裏,交給元歸政,元歸政以及梁氏要能收攏到一些殘兵休整一下,總比一無所有回江寧要強一些。

劉庭州點點頭,說道:“南陽已經敗了,十數萬軍民已經給屠殺,這時候不是追究誰為戰敗擔責的時候,這戰事還遠遠沒有停息,這接下來的局面將更艱難。”

眼下,叛將陳芝虎所部兵馬脫離與渦陽以及正陽守軍的正面接觸,兵馬重心往西面轉移,在牽制淮西兵力之時,更側重保護南陽、汝州、洛陽的側翼。

形勢很明顯,洛陽、汝州以及南陽,將是燕胡西線大軍往南直取荊州的後路糧道。在葉濟羅榮率主力南下,在豫西地區就只有陳芝虎一部兵馬,在局部地區相比較淮西就處於劣勢,陳芝虎往西收縮,變牽制淮西為以保護側翼為主,自然是再正常不過的戰術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