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權傾 第九十六章 合議(第2/2頁)

要說治軍的經驗,在傅青河看來,陳華文也要遠比謝朝忠可靠得多。陳華文是士子出身不假,但早年率鄉兵抵禦海盜,也多經歷戰事,雖無赫赫戰功,也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將海虞軍發展起來,實際的治軍經驗以及在普通將卒當中的威望,都非謝朝忠能比。

“傅大人是否有些杞人憂天了?”王約勉強一笑,“鄧愈將軍當年放言,昱嶺關之險,有一千兵馬就足守之。事實也恰如鄧愈將軍所言,奢飛熊號稱八閩第一勇將,打昱嶺關多年,何時得過昱嶺?即使不能奪回璜田寨,接出徽南軍,奉安伯有數萬禦營軍兵馬,守昱嶺關應該有把握的……依下官所見,淮東在浙東之兵馬以及杭湖軍當全力攻東陽、桐廬,唯有如此,才能替鄧愈將軍解壓啊。再依傅大人所言,即使不等江寧令旨示下,淮東要做何準備?”

“非是淮東要做什麽準備?”傅青河說道:“杭湖軍要先克桐廬,再克淳安,才能策應到給困在大青溪下遊的徽南軍。而淮東在浙東的兵馬,要想策應徽南軍,則要連續攻陷東陽、蘭溪、衢州等堅城要塞。要是奢家意在殲滅徽南軍,從徽州打開缺口,必然會在桐廬、淳安、東陽、衢州等人留下精銳嚴防死守,那我們的速度再快,都遠不及直接從杭湖軍或淮東軍調一部精兵從獨松關進徽州。依我所見,杭湖軍應立時放棄強打桐廬,調精銳兵馬進駐到獨松關或千秋關附近,再派人到江寧請旨,即便有什麽變故,應對也能及時……”

獨松關、千秋關出去就是徽州北部的漬溪、寧國兩縣,傅青河不奢望杭湖軍能讓開路,讓淮東軍進入獨松關或千秋關,他只希望杭湖軍能有所準備,即使昱嶺關真的不守,只要孟義山有率一部精銳,及時進入寧國,也能擋浙閩軍一擋!

寧國城雖然不是昱嶺關這樣的險隘,但畢竟擋在懷玉山跟黟山兩個大山系的北部缺口上。即使浙閩軍敢從寧國繞過去打江寧,也要考慮將來淮東軍與杭湖軍在寧國會師後猛打其後路。

孟義山曉得傅青河老成持重之言,但是依傅青河此言,杭湖軍放棄桐廬不打不說,還要承擔擅自調兵的責任。

獨松關、千秋關跟昱嶺關一樣,都是兩浙進入江寧的要隘。在收復富陽之後,這兩關也就重新變成腹地關隘,在浙西招討軍成立之後,兩關的轄管也就歸劃過去。

這裏雖說暴露了江寧對外兵的不信任,但本身也沒有什麽。可這兩關是進入江寧的要隘、要沖之地,由禦營軍直接轄管也屬正常,但對孟義山來說,他擅自調重兵集結到獨松關、千秋關附近備防,意義就非同小可。要是永興帝是個明事理的,還好說,要是不明事理,這個帽子扣起來,孟義山感覺自己背不起。

再者為打桐廬,杭湖軍已經付出慘重的代價,這時候放棄打桐廬,孟義山無法對下面的將卒交代。

另外,杭湖軍的調動,王約這個觀軍容使不完全是擺飾。

孟義山沉吟片刻,說道:“此事非得江寧令旨不可為……”

傅青河心裏一嘆,暗道,淮東應盡的責任已盡,接下來就看江寧有沒有這個運道逃過大劫了……

在沒有江寧的令旨之前,真正能提前部署的只有杭湖軍,便是淮東在海陵城集結的近萬兵馬,也不能越界進入維揚與丹陽兩府所轄的江域。

“那既然這樣,就請孟將軍速派人去江寧陳述璜田寨有失之詳情,淮東也會派人前往江寧,一切就等江寧令旨示下。”傅青河說道:“但不管怎麽說,杭湖軍將分散於杭州以東的駐軍往西集結,總是有備無患……”

孟義山點點頭,打桐廬外圍,杭湖軍就承受很大的傷亡,他也有心再多調來兵馬西進。接下來打桐廬也要更小心才是,不能像前些天打得那麽兇,哪怕是先圍著,真要有什麽變故,撤出來也方便。

送走孟義山、陳華文、王約等人,傅青河就直接前往嵊州跟敖滄海匯合,淮東軍怎麽趕都會落在奢家的後面,還不如老老實實的等奢家將浙中的兵馬抽空,先拿下東陽縣再說。

另外在閩東,奢家已經放棄除晉安城之外的所有沿海城池,軍民大規模西撤,但在晉安城抵抗十分堅決,林縛在閩東也不能放棄晉安城不打,提前將兵馬撤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