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逐鹿 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雨將傾(第3/4頁)

城外戰鼓擂動,蕭山集結的浙閩軍不停派兵向會稽境內滲透試探,小規模的接觸連日不斷,要盡快開掘出貫穿曹娥江跟鏡湖的水道。但時為炎夏,江湖水盛而雨頻發,挖掘河道遠不及秋冬枯水季便利。此趟收復會稽,暫時並入明州府管轄,靜寧地方,甚至能讓地方勢力迅速為會稽戰事出錢出力,梁文展還有諸多工作要做。葉君安代林縛草擬好給江寧奏報會稽戰事的折子,高宗庭先看過,覺得無礙,與葉君安一起到偏廳來見林縛。

林縛說是躲在偏廳裏研究兵事戰形,高宗庭過來一看,差點氣笑。林縛早就歇下力,拉傅青河對案而坐,手談消遣,棋盤上已經下成殘局。內典書宋佳穿著一襲素衣,坐在林縛的側後,拿著團扇替他扇風。

“折子擬好了?”林縛看到高宗庭與葉君安走進來,捏著棋子停下手來,將葉君安代擬的折子接過去,示意他們坐下等候。

軍政事務日益繁重,緊張時,每天從林縛這邊直接傳出的令函就有十數封之多,以及各種信件,都是典書要承擔的責任。高宗庭善謀略,但日常繁瑣政務都壓在他頭上,壓力也是極大。故而林縛這趟將有四明先生之雅稱,擅政務謀算的葉君安調到身邊,分擔典書之職事,也算是將作為浙東地方勢力代表的葉君安正式列入淮東核心人物。

葉君安寫得一手好文章,林縛看過一遍他所草擬的折子,說道:“道墟埠之挫,教訓深刻,軍司內部要總結。但毛騰遠死於戰事,向朝廷請功,不宜將他漏去……傅叔,你覺得呢?”林縛將折子遞給傅青河。

常理說“兵貴精而不貴多”,林縛也一向走精兵策略。

但除了精銳戰力用於戰事攻堅之外,隨著淮東控制區域的擴張,還需要大量兵馬衛戍地方。

林縛單獨設置行營軍,混編水步騎諸兵種,作為衛戍地方所用,但在投入的兵甲、軍械、馬匹等資源方面,都要遜於軍司直轄的精銳戰力。林縛實際是將行營軍定位於軍司直轄的精銳戰力與工輜營之間的次級兵種存在。這也能保證淮東能更合理的配備軍事資源。

依照林縛的設想,行營軍主要責任是衛戍地方,在重要戰役上,配合軍司直轄精銳戰力作戰。這次為了配合陳西言將董原調出浙北,林縛在準備不充足的情況,很突然的調兵進入曹娥江西岸作戰。無論是長山營還是崇城步營兩支精銳,都來不及調動進入預設,林縛只能完全讓浙東行營軍頂上當進攻的主力。

事實上,林縛不僅優先將兵甲、軍械供應軍司直轄精銳戰力,也優先將優秀的將領編入軍司直轄,行營軍將領則多少有些良莠不齊。

唐復觀是從東閩戰事裏成長起來,素來給虞萬杲倚重的優秀將領,甚至隨他從建安軍殘部一起投附淮東的諸多部將軍事素養也很過硬,畢竟是屍山血海裏成長出來的將領,總不能差到哪裏去。

韓采芝、陳魁立出身上林裏鄉營,又隨流民軍征戰天下,最終投附淮東。在流民軍裏,他們軍事上的素養實要遜過張苟、陳漬,更不能跟孫壯、劉妙貞相比了。

左光英原是在地方上捕盜捉賊的武官小吏,在浙南抵抗軍裏勢力最弱,當時淮東不給葉肅、劉文忠所重,只能盡力拉攏左光英,左光英也得以成為浙東行營軍的重要將領。而實際上,左光英麾下李白刀、耿文繁兩員部將,倒是更引起林縛的注意,有意加強培養。

毛騰遠本是投附奢家的明州府校尉,正由於他的投附,淮東軍才能在去年春後刀不血刃的拿下明州府城。戰後敘功,也是拉攏、取信地方,林縛將毛騰遠列為四校尉之一,也沒有將其部屬解散,還由毛騰遠率領。

種種因素,造成即使在浙東行營軍之中,毛騰遠所部戰力也是最弱的現實。

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毛騰遠在擊潰最初攔截的守軍之後,看到又有援軍奔襲而來,意志不夠堅定,出現猶豫,未能果斷將兵力展開而遭致慘敗,細想想,也不是那麽令人意外。要追究責任的話,林縛也難脫其責。林縛就當時諸部所處位置進行部署調整,而沒有認真去考慮諸部之間的戰力差異,也是考慮不周。

毛騰遠戰死不說,三千余卒大多數人都沒有接戰,就在混亂中給趕下曹娥江。幸虧有戰船正掩護側翼而運兵木船也沒有遠去,及時參與搜救,才避免三千余卒淹斃曹娥江的慘劇發生。但即使如此,也有六百余卒來不及搜救,溺水而亡。而往道墟埠逃散的兵卒,也在混亂中給殺兩百余人,浙東行營一旅編制近乎給打殘,殊為可惜。

道墟埠之挫,因素很多,林縛也不會將責任都推到毛騰遠一人身上。再說毛騰遠亡於此役,當世有講究“入土為大”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