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逐鹿 第一百一十二章 政軍並舉(第2/2頁)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算哪門子循私?”唐希泰笑道:“不如這樣,我身邊也缺熟悉地方的人手,不如讓三娃子跟在我身邊?”

唐希泰頗明白大人的心思,要占浙南,就要大力提拔淮東的浙南籍將領跟官員,胡晉雄因軍功提拔為副哨將,但給選出來協助他組織地方兵備事,就不單純只是有武勇。有武勇而肯動心思打仗的基層武官,在淮東是最容易獲得提拔的。

“那再好不過!”胡晉雄不曉得自己什麽時候就給調到前線去帶兵打仗,腦袋別在腰上渾然不懼,但從心裏希望自家兄弟能有一個好出路,這也是人之常情。

這邊坐下來,唐希泰接著跟胡人傑商議接管地方的事宜。

地方鄉兵要麽解散,要麽由巡檢司接收編入淮東軍,兵甲也悉數由淮東接收,這是不容置疑的大前提。

廢裏甲治鄉之俗,縣之下設巡檢司治鄉。

減免丁稅、差役及各種人頭攤派,地方勢力也受益,胡人傑等地方鄉紳自然不會反對。

地方需全面接受淮東所鑄銅元,不得抵制,需接受淮東以銅元向地方贖買物資。但地方可以用淮東銅元繳納租稅,並用淮東銅元向淮東設於溫嶠的物資站購買地方所需鹽鐵茶布等物資。

鑄幣發行最忌能放不能收。要是軍司一味濫造銅元,而沒有收回的渠道,銅元就極可能會大幅貶值,故而地方會極力抵制。但淮東同意地方用淮東發行的銅元繳稅,向淮東購買物資,這就保證了幣值穩定。只要淮東能保證幣值穩定,銅元書面規定等同“十錢”,“百錢”,都沒有特別大的區別。地方上即使還有些擔心,但也沒有拒絕的借口。

此外就是清查田畝、丁戶、礦山等收為官有,物資出入境需繳厘金,市稅也歸官征,以及淮東從溫嶠所募兵卒,其家小列為軍屬,租種田租不得超過三成,田主不得隨意收回軍屬所租種田地。

相比較縱兵大掠的擔憂,淮東提出的條件比胡人傑等地方鄉紳擔心得要寬松得多。再說他們也不願過多的參與地方事務及兵備事,以防將來奢家反攻過來再給清算一遍。

地方事務商議起來還算愉快,胡人傑等地方鄉紳忐忑之余,堅持捐了兩千兩白銀,才告離開。唐希泰表示要替他們向朝廷請功,也推辭不肯要。

※※※※※※※※※※※※※※※※

接下來幾天,歸浙南都督府所屬的台州軍主力堅守溫嶺、回浦兩城不出,陳漬率部逐一收復台州平原外圍的防寨、鎮埠,唐希泰、胡晉雄等人則整肅地方事務,收編地方鄉兵。

減租對鄉紳豪戶的侵害不重,最為關鍵的是沒有侵害到地權,所以在地方沒有引起什麽反彈。但對無地佃戶的好處是極為明顯的。

台州平原是浙南難得的魚米之鄉,故而周圍紳豪對台州的土地兼並尤其的嚴重。溫嶺、回浦兩縣編有四萬余戶,少說有八成都是無地的佃戶。

奢家為了維持龐大的兵備支出,對現有控制區域征收的稅賦尤其的重。再加上奢家統治浙閩,倚重於地方紳豪勢力,即便打壓地方勢力,也只是方便與八閩宗族有關的勢力滲透過來控制地方。繁重的賦稅依人頭攤派,佃戶受到的剝削極重無比,但苦於無力反抗。

減免丁稅、人頭攤派,將稅賦都攤到田畝裏,大部分佃戶除了田租,甚至都不用再承擔直接的稅賦。當淮東的減稅政策從溫嶠傳出,台州地方民眾都巴不得淮東能早日徹底打下溫嶺、回浦兩城,將奢家從台州逐出去。

即便減免丁稅、人頭攤派,台州佃戶還要承擔極重的田租,由於台州平原有著浙南極罕有的成片豐產水田,田租通常都在六成以上。只要加入淮東軍,其家所承擔的田租就驟然降至三成以下,就算台州戰事還處於膠著期,冒險加入淮東軍的當地佃戶鄉勇也是踴躍不絕。

到三月上旬陳漬率部攻打椒江南岸的桐嶼寨時,地方上應募而參與協同作戰的鄉勇就達到四個營的規模,而此前新浙南軍的編制也就十五個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