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逐鹿 第一百零三章 淮陽防線(第2/3頁)

為了加強淮陽城,以及汴水西岸與淮陽城犄角相依的汴河城,工輜營從淮泗募健勇為輜兵近三萬人,取土造窯,前後共燒制兩百余萬塊城磚,耗用木料幾乎將淮陽城周圍二三十裏的樹木砍伐一空,還對淮陽城南的南湖與汴水溝通的水道進行挖深清淤。

淮陽、汴河、睢寧、宿豫四城,構成淮安與徐州之間長達兩百四五十裏的一條堅固防線,淮陽城露在外圍,自然承擔的壓力最大。

當然,這條防線僅有這四座城池還是薄弱的,畢竟沒有太多的野戰騎兵去堵城池間的空隙。當敵軍大股騎兵逼來,精銳步卒出城的活動範圍也很有限,這四城之間還要修築大量的防寨填堵漏洞。

當然,防線最終是否穩定,城池、防寨倒是相對次要的因素,關鍵還要看守禦防線的兵馬是否精銳,是否有堅定的作戰意志跟決心。

為加強淮陽鎮軍,普通軍械不算,淮東在過去半年時間裏,僅鎧甲就撥給淮陽鎮軍三千套。

淮陽鎮軍前身就是縮編後的流民軍精銳,三萬兵馬,鎧甲也有五六千套,披甲率甚至不差過新組建的普通鎮軍。淮東陸續補足三千套優質鎧甲,使淮陽鎮軍披甲率提高到三成以上。像董原控制的浙北軍,鄧愈控制徽南軍,以及陶春控制的長淮軍,就以披甲率來說,甚至都達不到三成。

此外,淮東還給淮陽鎮軍提供步弓、臂張弩、蹶張弩等兩千余張,飛矛盾車五百余輛,床弩百架,含蠍子弩在內的輕重型拋石弩百余架。

長達一年的米糧充足供應,以及到後期淮東每月還給淮陽鎮供應以腌肉、腌魚為主的肉食十五萬斤,使得淮陽鎮軍將卒的體能得到充分的恢復跟加強。又有劉妙貞、馬蘭頭、李良等一批經歷殘酷戰事淘汰出來的將領——到這一步,淮陽鎮軍已經能夠算得上精銳戎卒了。

高宗庭心裏暗想,大概也是淮陽鎮軍這一年多來,有如洗心革面的變化,才讓淮東真正得到劉妙貞、馬蘭頭、李良等招安將領的信任吧?很顯然,江寧僅憑借封官加爵的簡陋籠絡手段,是無法跟淮東爭對淮陽鎮軍的控制權的。

※※※※※※※※※※※※※※※※

是夜,一邊等候出城搜尋的騎兵有無捷報傳回,一邊與淮陽鎮軍諸將交流城池攻防的心得。

說到城池的攻防,陽信及津海守城戰都有典型的意義。而在津海守城戰上,最能看到燕胡在攻城戰術上的進步與發展,投石弩及其他大型攻城器械的利用,使得津海軍在近半年時間裏,付出過半數的傷亡。

高宗庭長期在津海協防,他本人對戰術、軍略又有研究,自然是由他來向淮陽鎮軍諸將介紹津海守城戰的得失。

淮陽鎮軍諸將在近半年來,由於兵甲、軍械及物資都得到充足的供應,自視邁入強軍之列,難免會有邀戰奪功的輕率心思。故而林縛更需要將燕胡諸軍的關系跟淮陽鎮軍諸將講透徹。

軍將沒有士氣不用,但是士氣太盛,又難免會輕率用兵,徒增不必要的傷亡。

想當初江東左軍北上勤王,能取得那麽大的戰績,主要也是利用東胡人輕率輕敵的致命弱點,狠狠地咬了他們幾口,才徹底地將江東左軍的士氣打出來。林縛可不想同樣的教訓發生在淮東軍或淮陽鎮軍身上。

淮陽防線雖然在過去半年時間裏得到加強,但一旦燕胡主力突破第一道防線,有十萬以上的兵馬集結到淮陽的正面,淮陽承擔的壓力不會比津海軍在守津海裏承擔的壓力輕多少。

雖說強攻津海,燕胡也付出多一倍的傷亡,但燕胡主要驅使新附軍攻城,激烈而殘酷的攻城戰事反而有利於燕胡整合錯綜復雜、戰力參差不一的新附軍勢力,使新附軍將卒丟掉遲疑反復的心思,從此死心塌地的替燕胡賣命。

林縛一直強調肉食對將卒戰力的重要性,胡人多食肉,相比較漢人,在體能上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也許燕胡在占領北地後,能直接掠奪的米糧有限,但是在占領燕京後,僅從王室宗族那裏就能搜刮來的大量金銀財寶以及大量的皇莊田產,就可以從地方豪戶裏購買米糧,還可以從燕西購進大量牲口補充肉食,新附軍的補給相對是充足的。

而燕胡攻伐,多縱容殺戮劫掠奸淫,又能將人性裏兇殘嗜殺的一面釋放出來——新附軍往往能表現出比以往更強的戰鬥力,實在沒有什麽奇怪的地方。

當然,在燕胡大肆攻伐北地之時,守河淮一線的梁家及長淮軍都選擇旁觀。在河淮一線有著十數萬較為完備,休養較為充足的兵馬,而江寧又以最快的速度建立相對穩定的政權,這兩點也是燕胡在攻陷北地之後沒有倉促南下的主要原因。

也許在這個冬季,燕胡都不會有大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