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逐鹿 第六十六章 淮陽行(第5/6頁)

“那我給老爺子您叩頭了!”孫壯爬起來跪地上叩頭。

“起來吧。”秦承祖攙他手臂,說道:“僅學兵法只是小乘,大乘是政事。淮泗的情形,你也深有體會,幾萬精兵實際不能構築抵禦東胡騎兵滲透、突破的堅壘……”

這會兒有人進來通報李衛回來了,秦承祖讓人快將他進來。

“談來談去,江寧頭上是一根毛都不肯再拔了。”李衛苦惱地說道:“要照大人的意思,在淮陽、睢寧北構築防線,就不能讓丁口疏散到北面去,還要盡可能做好接收下一波難民從北方大規模湧來的準備。防線以南到淮河,能用來安置流民的土地太有限。還有,北線到底能撥多少物資!”

“不算上泗陽、山陽及沭口第二防線的投入。”秦承祖說道:“米糧到處都緊缺,要備津海難民南下,沿線少說要鋪三十萬石米糧下去,才能保證不餓死人。在年底之前,能擠給淮泗的,最多只有四十萬石糧。”

孫壯原以為會減,沒想到不減反增。到年底還有七個月不到,投入四十萬糧,也就是說每個月能投入六萬石,比之前多出五成。關鍵接受招安後,江寧那邊每個月差不多也能拔一萬兩千到一萬四千石米糧,比起年初的境遇,堪說天差地別,甚至連普通難民都能吃個半飽。

當然,好鐵用在刃口上,這麽多糧食怎麽用,淮東自有定計,不會白白地去養這麽多人,讓他們每天能夠躺太陽心下睡覺。

“夠了。”李衛說道,搓著手,說道:“任江寧機關算盡,大人所行才是大道之術,這雜儒之爭,我算是徹底服了。”又問道:“淮東能擠出多少鐵料來,鐵料很關鍵,光吃飽飯還不管用。”

自紅襖軍東進以來,淮東雖每月暗中輸糧,但對鐵料等戰略物資控制極嚴。要加強紅襖軍的戰力以及淮泗地方墾荒屯種的能力,鐵料是必不可缺的物資。

“毛鐵料給了一百萬斤,精鐵料給了三十萬斤的上限,這個應該能管足了用!”秦承祖說道:“看情形會撥一些鎧甲過來。”

“呵!”李衛笑道:“來時你說要給劉庭州五萬斤鐵,我心裏還在打九九,真是小看秦先生跟大人了……”

“大人去年年底就定下崇州、山陽兩地鐵場的鐵料產量合計要超過七百萬斤,要求開通海東與崇州之間的煤鐵船,好些人不理解,我也打過猶豫。”秦承祖說道:“看來還是大人早有算計……”

鎧甲打造最難,普通刀具、槍矛以及箭簇,只要有鐵料供應,淮泗也能聚集一批工匠打造,這樣就能補充普通兵械的不足。而打造農具而更簡單。

東胡人即便打下燕京,也需要調整一段時間,再沖擊梁家在沿黃河兩岸構築的防線,最快也會等到年底才會有大規模的騎兵漏到淮東來。

林縛是想紅襖軍在外圍構築第一道防線,以鳳離營為主力,圍繞淮河在泗陽、沭口、山陽構築第二道防線,確保淮東內線的生產不受到幹擾。

只要紅襖軍守住淮陽,實際對濠泗以及更內線的東陽等地有極強的屏蔽作用,東胡騎兵只能更往西,從壽州、南陽方向尋找突破口,林縛這時候也顧不得考慮那邊的事情。

當然了,淮東雖然為北線準備了這麽多物資,但也是要拿這些物資為條件,促使紅襖軍配合淮東在北線的部署。

秦承祖拉李衛在靜室裏商議了許久,由於下午劉庭州與劉妙貞、馬蘭頭諸將談得不是很愉快,入晚後,馬蘭頭、李良代表紅襖軍諸將在驛館請劉庭州、秦承祖、李衛、孫壯等人用宴,劉妙貞沒有出現。

沒有酒,只有一些野味,說話也不投機,晚宴草草就結束。用過晚宴,李良才偷偷摸摸的過來,請秦承祖、孫壯去軍府密議,李衛留在驛館裏拖住劉庭州。

※※※※※※※※※※※※※※※※

軍府明堂裏,自制大燭燃燒有一股子松脂香氣,劉妙貞將午宴及下午跟劉庭州、李衛談判時都還戴在臉上的青銅面具摘下,以示對秦承祖代表淮東的尊敬,說道:“我兄長身前評點天下人物,對秦先生最為仰慕,嘆息秦先生為奸賊所害,不能邀來共攘盛事,萬沒有料到秦先生暗中早為淮東的中流砥柱……”

“劉將軍客氣了。”秦承祖坐在劉妙貞的下首,說道:“淮東謀臣良將無數,武有傅青河、曹子昂、敖滄海、寧則臣、趙青山、周同、趙虎、葛存雄、葛存信、孫壯、張苟、陳漬等,文有林夢得、孫敬軒、孫敬堂、葛司虞、胡致庸、梁文展、李衛、周廣南、王成服等,無一不是一時之選,便如有‘天下之謀’的高宗庭,也在為守津海效力。秦某碌碌無為,實不堪此贊。真正要說天下人物,我家大人也許能當得安帥之贊,我家大人對安帥也甚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