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逐鹿 第三十四章 步步驚心(第2/3頁)

交接完,張苟率運隊返回泗陽城寨,李衛及隨員留了下來。

李衛及隨員除了監督地方秩序不給破壞外,還要監督每批米糧保證有四分之三的量運去各鄉寨堡。接濟饑民將以各鄉寨堡為基礎廣設粥場,避免米糧都給劉妙貞、馬蘭頭運進城儲備起來。

各鄉寨堡負責接濟、安置事務的人手,基本上都是以李衛在睢寧主政時選拔出來的吏員為主。隨李衛北上的隨員,也基本上都是睢寧、宿豫及淮陽縣人,熟悉地方。這樣就能確保紅襖軍東進的同時,地方勢力非但不會受到沖擊,還能在接濟饑民等事務裏得到加強。饑民以各鄉堡塞為基礎進行安置,也能減弱饑民對紅襖軍的依賴。

睢寧、宿豫、淮陽三地,雖說地少人多又水利失修,田地荒廢,但只要去開墾,去播種,哪怕三縣一年只能多出十幾二十萬石的米糧收成,也將極大減輕淮東的接濟壓力。

※※※※※※※※※※※※※※※※

淮水之上,天愈寒,水愈清白,船行水上,往淮口而去。

宋佳陪林縛坐在船艙裏,也覺得天冷得難受,手腳冰寒,只是拿薄錦被蓋著腿腳,坐在軟榻上看林縛在那裏研究地圖。

順利完成米糧第一次交接,接下來的事情就會簡單一些,林縛也乘船返回崇州,為即將來臨的大變做些準備。

陳芝虎的部署主要在西線,在大寒天氣,也不會貿然對淮陽發動攻擊,淮泗的局勢兩三個月之間,不會有什麽大變化。

兩三個月之後,天氣回暖,萬物初生,除了淮東接濟的米糧外,河渠溝山裏,能食的野物、野菜、魚蝦等也多些,淮泗之地的幾十萬饑民,多少能回復些元氣。至於紅襖軍,米糧足夠供應,三五個月應能恢復到鼎盛時期。便算燕北防線這回徹底崩潰掉,東虜的前鋒哨騎能滲透到淮泗來,也是三五個月之後的事情。

關鍵是現在還無法預料,在面對十數萬虜騎的湧來,梁家會做怎樣的選擇……

地圖鋪在案上,大同、宣府、薊北三鎮構成燕北防線。

薊北軍主力已經推進到遼西前端,晉中軍覆滅之後,隨後兩三年間,又是虜騎重點襲掠的地區,地方勢力殘破,幾乎就沒有什麽像樣的抵抗力量。在太行山以東,京營雖有八九萬兵馬,但戰力實在令人堪憂。津海軍雖說有一戰之力,但人數太少,頂多在戰前將兵員擴充到萬人,守住津海、河間、滄州等城也僅是勉強,再不濟,可退到陽信。

再往南就是梁家。梁成翼在河中府,堵住虜騎從晉南南下的口子,梁習在濟南、平原,堵住從冀南南下的口子。青州軍包括陽信在內,以及登州水軍,實力有限,但都偏在東面一隅。

就當前形勢想看,主要還是梁家的選擇決定著中原腹地下一步的形勢。

“梁家打著如意算盤。”宋佳胳膊肘支在榻上小幾上,手托著清媚的臉,相距幾步距離看著林縛,說道:“他以為薊北軍即使覆滅,也能讓東胡人傷些元氣,包括大同、宣府都給打殘,在整個北方,朝廷就剩下他梁家可以依賴——梁習心裏打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算盤,而顯然葉濟爾的算計要更高明一線。除非早半個月,李卓能將薊鎮主力從遼西撤回來,留萬余精銳守松山城,拖到此時,即使不換帥,北方形勢也是九死一生!”

林縛轉身看向宋佳,示意她繼續說下去。

“剛下松山城時,即使兇險,但打遼陽,薊北軍還有銳利,說不定還能搏出一兩成的希望來。所以,那時東胡人在大同的兵馬,還不敢有什麽異動,實際應有一部精騎分散在焰山一線,以備遼陽之急。”宋佳夠過身子,將地形拿出來,鋪在膝蓋上,拿纖纖玉指在圖上比劃,“如今拖了一個月,東胡人在遼陽應動員了更多的兵力,而薊北軍在松山銳氣也喪,再打遼陽,希望更加渺茫。換作我是虜王,此時應將大同兵馬的精銳抽出來,可得三四萬的精銳騎兵。從晉中借道,穿過太行山再入燕南。朝廷即使仍用李卓在遼西帥兵,北方形勢又能好幾分?”

林縛蹙眉思慮。

宋佳繼續說道:“一旦東胡人進入燕南的精銳兵馬超過三萬,梁家觀望的可能性更大,朝廷倉促間無法南撤遷都,唯有再詔天下兵馬勤王。然而,能調動的,也僅有陳芝虎所部與長淮軍等有限兵馬——南邊這時候就會跟著動了……”

林縛心裏微嘆,知道宋佳分析是對的。

朝廷在南方所能掌握的兵馬裏,能稱得上精銳的,其實不多。

董原善治軍,但這兩三年裏他所能掌握的資源很有限,五萬兵馬,能稱精銳不足兩萬,還約有三分之一給孟義山掌握在手裏駐在維揚休整,是寧海軍舊部。

陳芝虎本部一萬兵馬能稱得精銳,也是朝廷此時能掌握的最精銳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