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濤海怒 第八十四章 鶴城司軍塞(第2/2頁)

“這龜孫子走的比兔子還快,還有一艘船給崖石撞了一窟窿,沉了半邊。”孫敬堂走進來,“軍山寨都跟韓載走空了,是不是還要寧則臣按原計劃率一哨武卒進駐?”

顧嗣元這時候才知道宣撫特使韓載在軍山寨水營駐軍的護送下剛剛倉促離開崇州,寧海鎮在崇州的駐軍空寨而出,前後折騰了半年,軍山寨終於在這一刻落到林縛手裏。

“軍山寨暫時用民勇協防。”林縛說道:“我們手裏的機動力量有限,不能分散了,讓寧則臣率鳳離營第一哨、第二哨到北岸來待命。”又擡起頭問下面的胡致誠,“到現在可有村勇鄉兵向縣兵戶報備?”

也是半夜時分,林縛得韓載授權節制崇州軍政,才有權對崇州進行總動員,就算這邊辦事的人整夜不休,但是不能指望鄉裏也會如此的積極配合。

胡致誠說道:“除了九圩李家兩百鄉勇連夜往西山河口聚集外,其他各家都還沒有什麽動靜,縣裏已經派了第二撥人下去催促……”他也不確定能有多少效果。

“再派一撥人下去,我派一哨水軍配合縣裏,所有長六丈或載量百石以上的民用船只及隨船槳帆手、船工,接到通告之時,不得有任何延誤,即時前往南崖碼頭聚集,違者緝拿入獄以資寇罪論處……”林縛說道:“鄉兵報備集結事,以明天酉時為限,逾期不報,日後查有私兵者,以藏兵謀逆罪強懲。寇兵勢大,眼下需要調動一切力量才能將寇兵擊退,避免四月之禍重演,縣裏派人下去裏,除了申明軍令外,也要苦口婆心的跟鄉裏多解釋一二……”

林縛征用民船,集結民勇,吳梅久只當他要跟東海寇大幹一場,自然贊同,跟著簽押用印,又匆匆趕回北衙去坐鎮,免得驚慌失措給別人看在眼裏給看扁了。

※※※※※※※※※※※※※※※※

巳時隅中,才有哨探快馬趕回,遞來具體的消息。

黎明時,寇兵擁到鶴城港,守軍在港口的防守沒能堅持多久,就被迫退回到塞中。

到破曉時分,寇兵擁到鶴城司軍塞下,守軍這時候發現鶴城司大使、副使、監丞等平日耀武揚威的幾名官員早就在寇兵登岸時裹著細軟,帶著家眷逃跑,一時間軍心崩潰,千余人一起打開西門,沿運鹽河往西逃竄,進入崇州境內。

在鶴城西戍台點燃烽火報訊時,鶴城司軍塞已經給寇兵占領。

寇兵占領鶴城司之後,沒有沿運鹽河西進,除部分寇兵留下來據守鶴城司軍塞外,大股寇兵越過運鹽河北上,看情形要大寇淮南鹽場。

林縛沒想到鶴城司軍塞給東海寇完整地奪走,頓感頭疼。

維揚鹽鐵司管轄的鹽場範圍極廣,主要包括兩淮鹽場及鶴城草場,從山北半島北部一直到江門,海岸綿延有好百裏之長。兩淮鹽場所產之鹽,主要通過河運運往維揚集中販售,天下鹽商,十之六七集於維揚,鹽鐵司自然也設於維揚(今揚州),好集中征納鹽稅。

維揚鹽鐵司雖有兩萬鹽丁,但是兼有緝私、督運、備海、備盜、備汛潮、管鹽戶等職,還有相當一部分的鹽丁駐紮在遠離鹽場的維揚府內,兵力分散得厲害。

不過東海寇勢大之後,鹽鐵司在沿海建哨堡軍塞戍台等防禦體系頗為用心,差不多達到三裏一墩一戍台,十裏一堡,百裏一塞或一城的規模,鶴城司軍塞是崇州、臯城以東沿海的主要軍事駐塞。鶴司城軍塞完整地落到東海寇的手裏,絕對不能算什麽好消息。

林縛剛要派人去北衙將消息告訴吳梅久一聲,沒想到吳梅久這時候剛好趕了過來,湊到案前來低聲說道:“鹽鐵司派人過來請援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