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燕雲劫 第六十四章 軍功賞爵

湯浩信不顧七十二歲的高齡親自趕到津海來,湯浩信不說,林縛也能想像京畿鬧糧荒危急到何等的程度。

湯浩信挽住給林縛的胳膊,也不給他與林續文換身衣服,洗把臉,整理儀表的時間,直接就要進大堂議事。

這時候,馬朝從院子後面走過來,林縛倒沒有想到馬朝這時候會在燕京,又隨湯浩信到津海來,與他招呼:“好久不見,幾時到北面來的,顧大人及江寧眾人還好?”

“二十三日才到京城……”馬朝欲言又止,顯然是這邊人太多有些話不方便直說。

林縛心想也許是顧悟塵在接到督糧特旨之後看出蹊蹺來,才特意派馬朝進京打探消息。他直接問道:“你離開江寧,河幫漕船都發了沒有?”

“接到特旨的當夜,河幫漕船就陸續發了。”馬朝回道:“大人跟夫人惦念著老大人,要小的收拾細軟趕到京裏給老大人問安。”

林縛點點頭,跟馬朝說道:“你先歇息一下,我等會兒還要找你了解江寧事情呢。”

顧悟塵謹小慎微,閱歷、見識都要超過常人,對兵事也有自己的見解,即使信路不通,不能得到燕南的第一手信息,顧悟塵也應該能想到東虜退出關去之前破壞漕路、河道是其應有之舉,他也能讀出特旨背後所隱藏的諸多信息。即使接到特旨無法拖延,必然要立即督促河幫開船上路,但是派馬朝到京城打探消息,也是顧悟塵再正常不過的後手、補手。

湯浩信見林縛在寥寥數語之間就將情況問明白,心裏微嘆,想起自己年過不惑時,才算是有幾分見微知著的本事,倒不知道林縛年紀輕輕,這份心機,這份城府,這份世故是從怎麽煉就來的?

林夢得先秘密進京找到湯浩信說黃河決堤之事,矛頭自然是直指督糧特旨背後藏著貓膩,要湯浩信做主。

緊接著馬朝從江寧趕來,馬朝為了繞過洪泛區還多走了一天路,對黃河決堤災情的嚴重性是親眼目睹,也如實說給湯浩信聽。

不用林夢得多說什麽,湯浩信也能想到是嶽冷秋在二月初旬的奏章裏有意輕描淡寫了黃河決堤災情的嚴重性。之後嶽冷秋送到京中的奏章都沒有再提及過黃河決堤之事,地方上也沒有奏章呈上來,以致工部、戶部都錯誤估計了黃河決堤災情。

湯浩信能做什麽?張協能做什麽?朝廷又有什麽借口去申斥正總督南線勤王師駐紮在邢州府北一帶的嶽冷秋?只能當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過,再去盡力的彌補這個爛攤子,眼下至少不能使這條船沉了、翻了。

“朝廷已經從都察院、工部調員前往平原府核驗災情了。”湯浩信下頜的白胡子在說話時一跳一跳的,他即使這麽說,臉色也很平靜,倒有些寵辱俱忘的意味。他說道:“說不定這兩天就有詳細的呈文送到京中。但是京中已經拖不得時間,我就拼著這把老骨頭在路上顛散了架,也不等工部驗核過災情,便請旨出了京,來找你們。此時能解京畿糧荒之危,也只有倚重你們了……”

張協、湯浩信能有今天的地位,也是一員能吏,林續文能想到“晉中調糧,開海漕,移軍就食”三策,張協、湯浩信及戶部、工部官員商議著也都一一想到了。眼下也只能諸法並舉,齊頭並進來緩解糧荒之危。

從晉中調糧,只能走陸路,走太行山孔道,通行的條件很困難,一年能調三五十萬石糧食進京是極限,遠遠解決不了京畿缺糧之渴。

除了必要守軍外,大部駐軍都調到津海、寧河、昌黎等沿海塞堡駐防,直接從海路往津海、寧河、昌黎運糧,就省去最麻煩、最復雜的內河河道及陸路轉輸過程,能有效緩解京畿糧荒,但也只是緩解。

解決京畿糧荒需要的糧食是巨量的,只能將最大的希望寄托在“重開海漕”上。

從河間府往北一直到寧河,幾乎所有縣都給打殘,最有組織體系,人手、物力也最充足,也可以說是唯一具備開海漕條件的就是津海渦口。

津海大捷以來,渦口、長蘆、青齊三寨聚集的鄉民、駐軍就多達四萬余人,而林縛從海路往津海渦口輸送糧草等物資也從上個月初旬就開始了,積囤的物資雖然遠稱不上海量,但絕對能支撐開河道、修海港、建糧倉等諸多大型工程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

此外,林續有滄南、小泊頭寨、津海、陽信四捷以及賑濟難民、鄉民建立的聲望,使他以及林續文在津海地區動員鄉民與地方勢力參與開海漕之事的能力,要遠遠超過其他官員。

張協、湯浩信在京中並不知道林縛、林續文已經迫不及待的不待朝廷批示就準備在津海動手進行開海漕諸項準備工作了,他們在京中其實非常的擔心林縛、林續文不配合,當然主要是擔心林縛不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