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做官當如包希仁

“老夫一生都堅信只要恪守祖宗規矩,一切都按照法度辦事,就能天下太平,萬民樂業……可做了多年的官,老夫才明白,有些時候,規矩是害人的東西!”

包拯苦笑道:“說來慚愧,當初太祖皇帝為了禮遇士人,賞賜田畝土地,準許攜帶貨物,初衷是讓士人可以豐衣足食,不必為柴米油鹽發愁,一心效忠朝廷,盡忠職守。在立國之初,誠然如此,是無數官吏盡心竭力,恢復經濟,安撫民生,始有物阜民豐,安居樂業。然則幾十年之後,太祖皇帝照顧士人之舉,卻變成了他們手中的特權,巧立名目,兼並田產,大舉販運貨物,從南到北,攜帶十幾船貨,比比皆是。朝廷只能眼睜睜看著,卻收不到一個銅子!”

包拯管過三司,深有體會,他痛苦道:“士人因為不納稅,他們大肆販運貨物,這些東西就比普通商人的便宜,結果拿到市面上出售,又把普通商人擠垮了,他們不納稅不說,還毀了原有的納稅商戶,田產兼並,也是如此,這幫人肆無忌憚,弄得朝廷府庫空虛,國家疲弱不堪。”

“老夫幾次整治,也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原因何在啊?就是因為他們頂著祖制的名頭,跟你胡攪蠻纏,老夫又不能直接處置他們,最多送到刑部論罪,一個案子,在刑部拖幾個月,甚至幾年,都很正常,而且往往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能降三級,已經算是極限了,要不了多久,這幫人又能恢復原職,繼續大肆撈錢,更加猖狂,無所顧忌!”

包拯意味深長嘆口氣,“老夫做官這麽多年,終於明白了,凡事要按照規矩來,不然天下就會大亂,可事事都按照規矩,走流程,各級衙門精力有限,官員每天能處置的事情就那麽多,不管有多旺盛的精力,也不可能不眠不休。比如每年有一百個人犯錯,結果你只能處置10個,剩下的就逍遙法外了。”

“老夫當年曾經以為秦法嚴苛,不近人情,可後來在開封府任上,老夫才知道,以各種案件來說,殺人搶掠,十個裏面,只能破獲一兩個,就算是幹吏了。經年積壓的案子,不計其數,多如牛毛。故此每次破案之後,必須嚴刑峻法,狠狠處置,殺頭,腰斬,甚至是滅九族,非如此,不能震懾人心,減少犯法!”

包拯說著他的心得體會,王寧安認真聽著,頻頻點頭。

老相公說的太有道理了,很多人都覺得古代刑罰殘酷,沒錯,的確是很殘酷,但是也必須清楚,在沒有血型、沒有指紋、沒有DNA、沒有監控的時代,多天才的人物,能找到真兇?

一般的破案率只有百分之十不到!

在這種情況下,怎麽可能不刑訊逼供?怎麽可能不嚴刑峻法?

誠然,殺頭腰斬,未必能震懾所有人,但至少比輕忽縱容要好?

包拯和王寧安說了很多。

老相公告訴王寧安,他知道規矩重要,可是也清楚,必要的時候,必須不守規矩!

而想要不守規矩,就必須有足夠的實力,誰敢胡來,就掀桌子!

要維護正道,維護公義,不能光看合不合規矩,還要看結果!

包拯的這番話,可給了王寧安很大啟示,老相公說的不就是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之爭嗎?

後世之人,或許真該慚愧一下,他們的眼光竟然比不上包大人通透。

“二郎,當初你在滄州的時候,就善於積攢力量,辦弓箭社,招募部曲,豢養效用士……老夫一度懷疑過你……不過這麽多年來,你沒有濫用手上的力量,話又說回來,要不是你有這些實力,又如何收復幽州,如何推動變法,如何中興大宋?”

說到這裏,包拯充滿了勉勵和希望。

“二郎,你是大宋最有權勢的臣子,太子又言聽計從,尊敬有加。你日後要不忘初心,用好自己手裏的實力。看不慣的規矩就改,有錯的人就處置,不用客氣……但是,為人為官,務須把良心擺正,以老夫觀之,大宋遠遠沒到無藥可救的時候,所以……二郎,做一個中興名臣,彪炳千古,也就夠了,你說是不是?”

包拯的話,可算是掏心掏肺了。

王寧安抓著老相公的手,用力點頭,他的眼圈是濕潤的。理解萬歲,包拯的解讀,正好戳中了王寧安的心。

他這些年拼命培植勢力,拉攏盟友,許多人都以為他心懷叵測,想要取而代之。殊不知,王寧安要做的不過是改變一些不合適的東西而已!

他若是沒有這些勢力,誰會聽他的?又能做成什麽事情?

包老相公真是他的知己啊!

“請放心,我絕不會違背自己的良知!”

王寧安輕笑道:“老相公,說了這麽多朝政,你老有沒有家事要交代?”

包拯遲疑了一下,搖了搖頭,“老夫沒有兒子,只有幾個侄子,他們耕讀傳家也好,入仕為官也好,總而言之一句話,不許貪墨,不許侵占,不許害民,不許誤國……只要違反了一條家規,立刻逐出包氏一門,絕不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