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令人羨慕的於闐人

有關這一次的推演,趙禎下了旨意,嚴令封存,不許泄露一個字……與此同時,派遣皇家學院和百家學院,各自安排學生,走訪各地,把目睹的情況如實記錄下來,然後進行分析整理,再送到政事堂,作為決策之用。

等到報告交上來的時候,大宋已經完成了新舊交替,趙禎離開了。

不過這一次的沙盤推演,卻影響了整個大宋。

至少通過這一次,大宋的君臣都明白了一個道理,任何事情都是兩面的,就像是支持變法者,不斷誇耀變法,十全十美,一點問題沒有,而反對變法者,便百般攻訐,說得一錢不值。

持這兩種觀點的人,再也沒有機會進入政事堂,成為宰執。因為他們根本不具備駕馭帝國的能力,把國家交給他們,實在是太危險了。

王寧安看到的問題,其實說穿了就是一體兩面,隨著工商業發展,大量人員進入城市,會給城市帶來就業壓力,環境汙染,治安變差,甚至瘟疫威脅等等……而同時,鄉村的勞動力、資源、金錢被抽走,也會造成鄉村衰敗,農民生活困難。

這兩種情況,都帶來一個結果,就是因為人員流動,而帶來的動蕩不安,使得社會治理成本增加。

想通這些,或許也就明白了,為什麽有些先賢渴望小國寡民,而儒家又提倡安土重遷,並非沒有道理。

只是這些方式都太消極了,並不可取。

王寧安開出的藥方是擴大朝廷的官吏數目,增加士兵和差役,尤其是在農村,要維護治安,嚴厲清繳各種亂七八糟的力量,同時加強教育,增設學堂,給農村百姓出人頭地的機會。

在城市中,也要加強管理,還要給工人保障,避免因為失業而造成的動亂。

當然了,就像前面說的,王寧安開的藥方也不是完美無缺,因為這樣做,就會增加開支,形成巨大的財政負擔。

大宋能承受得主嗎?

或許能,或許不能!

不過王寧安可不想賭,此時的大宋,既強大,又脆弱……所以,必須拿出兩只手,一支當然是開疆拓土,占有更多的資源,填補財政虧空。

另一只手,則是要發展金融市場,忽悠各國購買大宋的債券,投資大宋,利用他們的錢,來養活大宋龐大的官僚體系,和眾多的兵馬。

……看起來是是不是有點眼熟,王寧安也是突然察覺,老天爺啊,大宋這是要成為黴帝啊!

他糾結了許久,總算想通了,黴帝就黴帝,反正大宋的優勢比黴帝還大,只要不出現一個幾千年修煉出來的掃地僧、老怪物,或許這條路能走通!

不管怎麽樣,王寧安是開始落實了。

前面的分析很明白了,大宋有致命的問題,如果覺得憑著強大的國力,想打誰就打誰,一旦出現嚴重失敗,就可能走上盛極而衰的老路。

所以,戰爭必須是有限度的,而且要必須打得贏。

至於在戰爭之外,要更加聰明地使用軟實力……好吧,大宋真的變成了黴帝!

為了彰顯軟實力,那就一定要把這次聖壽大典辦好。

各種比賽在如火如荼進行著,商品展示,歌舞表演,也都異彩紛呈。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件大事,終於商量妥當了。

那就是於闐如何並入大宋的問題!

這可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如果做好了,就給其他各國樹立了標杆,大宋想要擴充地盤,遇到的阻力就會小很多,而且也有了說服別人的依據。

前面就提到過,按照於闐國的歷史,還有李聖天的功績,只是作為藩王太可惜了,當問題是如果追封李聖天為天子,那麽大宋和於闐之間,李聖天和趙禎之間,又該怎麽處理,這裏面涉及到了復雜的禮法問題。

賈昌朝帶著歐陽修,龐籍,足足商量了半個月,終於拿出了方案。

他們同意尊奉李聖天為天子,只是這個儀式要不一樣……就在趙禎的聖壽前十天,由趙禎親自率領太子,還有政事堂,以及文武百官,前往黃帝廟,祭祀華夏先祖。

在儀式之中,趙禎親手分出一支香火,交給了於闐尉遲一脈!

於闐人心向中原,忠貞不二,但是推究他們的歷史,於闐人並非真正的漢人,只是漢化做得非常好而已。

但是在這一刻,於闐人真正成為了漢家子孫。

他們分得了漢家香火,有權祭祀漢家先祖,自稱漢人,再也沒有任何隔閡!

趙禎此刻,不再是大宋的皇帝,而是漢家的族長!

他代表所有漢人,接納了於闐人。

此刻此刻,所有於闐使團,跪拜在黃帝廟前,痛哭失聲,宛如漂泊多年的遊子,終於找到了家園。

他們每個人都哭得稀裏嘩啦。

至於其他來觀禮的各國使團,也是受到了強烈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