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文及甫被老爹從京城叫到了西北,天寒地凍,風沙漫天。

坦白講,文公子是一肚子埋怨。

您老一個人受苦也就是了,何必拉著我一起下水啊!

只是到了蘭州才半個月,文及甫的想法就徹底改變了,哪裏是一片荒蠻,簡直是黃金遍地,商機無限!

除了官方的青苗錢之外,西京銀行拿出了300萬貫,投資農業和道路,皇家銀行,聯合平縣的錢莊,又拿出500萬貫,投資西北的水利。

幾乎整個金融圈,都被西北當成了一塊寶地兒,準備分一杯羹!有人要懷疑,莫非是王寧安有這麽大的號召力,能逼著大家都往西北投資?

顯然不行,就算王寧安再強大,也只能因勢利導,總不能逼著大家賠錢吧!

說穿了,還是西北的潛力太大了,值得投入巨資。

王寧安,文彥博,文及甫,他們正站在一片遼闊的土地前面,一眼望不到盡頭,在土地的旁邊,還堆著不少磚頭石料,這是建引水渠用的。

“這片土地,應該有幾萬畝吧?”文及甫好奇道。

“準確說是四萬八千畝!其中適合種田的有一萬畝,剩下的是牧場,不過等水渠修好,可耕之田,就能達到三萬畝!”

文彥博準確報出了數目,文及甫張大了嘴巴,露出了吃驚的神色!

文家也是土豪,文彥博當了這麽多年官,光是賜給他的田就有幾百公頃之多,幾萬畝土地,還不至於讓文家父子失態。

但是,別忘了,這幾萬畝田,一望無際,是完整的一塊,可以隨心所欲,想種什麽就種什麽,而且得到土地的成本幾乎是零!

王寧安當初在平縣,把老百姓組織進了農場,也建立起頗具規模的農業,可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平縣的農場產出的糧食總是要比嶺南和交趾的農場貴,這三塊農場之中,交趾最便宜,產量最大。

而平縣的農場,甚至不比周邊的糧食便宜。

這一點讓王寧安一度很困惑。

按理說規模經濟,大農場,大農莊,怎麽會沒有價格優勢,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當初多少講經濟學的老師,提到黴國的大農場,都垂涎三尺,充滿了羨慕,還有無數人鼓吹土地集中,效仿黴國,建立起大農場,然後就能和人家搞農業競爭……這一套想法,王寧安最初也是相信的,否則,他就不會在平縣嘗試了。

可是當真正做起來之後,王寧安突然意識到,他也被忽悠了。

就拿平縣的農場為例,因為是所有百姓自發加入的,農場要給百姓工錢,要給百姓分紅,相比之下,老百姓的收入的確增加了,看起來是有利於百姓,但是別忘了,給老百姓分紅,給老百姓工錢,這些最終都要打入糧食價格裏面,怎麽可能降低糧價?

另外,因為是老百姓自發組織的,就要照顧老百姓的利益,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就是各家各戶,都要預留一些土地,給他們種菜,種植雜糧,滿足生活需要……這當然是合理的,哪個農民會去市面上買菜吃啊!

可這項合理的要求,產生的結果就是一些土地,不得不拿出來分掉,因此很難見到一望無際的大片良田,中間必然會有隔斷,殘缺,因為這些土地老百姓需要,還必須給。問題出來了,土地不完整,修水利就有麻煩,也沒法執行統一的標準,甚至以後有了農業機械,也沒法實現機械化作業……

為什麽想法很好,老百姓的要求合理,結果弄到最後,居然沒有弄出傳說中的大農業?

這一點困惑了王寧安很久很久!

直到橫山之戰打贏,開始規劃西北的發展,王寧安才驟然想通,終於知道了問題出現在哪裏!

想想吧,後世哪些國家有大農場?

黴國!加拿大!澳洲!南美!

這都是什麽地方!

都是特麽的殖民地!

他們的土地是怎麽來的?

一個字:搶!

把土著都宰了,一個不剩,土地自然而然是他們的,龐大的土地,稀少的人口,想怎麽規劃,就怎麽規劃,什麽值錢,什麽方便,就種什麽。

因此這些大農場普遍種植小麥、玉米、大豆一類能拿到國際市場買賣的大宗農產品!

反觀大宋呢!

幾乎所有人,都是漢家兒郎,都是生活了幾千年的原住民,說穿了,也是土著!

大家彼此都是自己人,能下手殺人,放手搶奪土地,隨意劃分嗎?

當然不成!

幾千年來,歷代之中除了國初唯一一次均分土地的機會,其他的時間,只能眼看著均田制不斷被破壞,朝廷根本束手無策。

原因很簡單,大家都是自己人,面對自己人,需要談條件,需要妥協,需要給予補償……這些東西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站在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交易成本!